中朝韓經貿關系變局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29日 22:30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 王 穎 北京報道 遼寧丹東與朝鮮第二大城市新義州隔江相望,在鴨綠江上,仍然保留著被稱為“中朝友誼橋”的斷橋。而斷橋旁邊,有一座抗美援朝戰爭后修建的鐵路橋,對于朝鮮來說,這
隨著中國的經濟崛起,與中國有著密切關系的朝鮮半島的政治局勢和經濟發展也因此發生著微妙的變化;而與朝鮮半島南北兩方均保持良好關系,也是中國在東北亞外交布局的重要前提。 目前,就中國與朝鮮半島的經濟與政治關系,以及中國對朝鮮半島的外交和經濟政策等問題,本報特別專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所的朝鮮半島問題專家樸建一教授。 中國對朝鮮半島統一作用重大 《21世紀》:中國的復興對于朝鮮半島的和平統一會起到怎樣的作用?這種作用是消極還是積極? 樸建一:作用非常大,并且這種作用不單是對于朝鮮半島,包括整個東北亞都會受到影響,越是大國反應就越是明顯。對于朝鮮半島的和平統一來說,會產生積極和消極兩方面作用,當然,積極作用是占主流的。 積極作用包括兩方面,一是在安全方面:長期以來,美國一直在壓朝鮮,并在朝韓關系中作梗,不支持朝韓統一,而中國可以說句公道話,隨著中國國力增強,說的話也更有分量。另一方面是經濟作用:中國市場規模越來越大,很多產品可以滿足朝鮮人民的需要,這樣,可以避免朝鮮在經濟發展的起步時期搞一些重復建設。朝鮮半島南北雙方現在在經濟上是個競爭融合過程,南北交界處的工業基本都是加工工業,而中國足夠大的市場可以容納這些產品,客觀上促進了南北經濟融合發展。 消極作用也是存在的。中國國力的增強,令某些國家,特別是一些大國認為中國對自己有威脅,所以要想辦法來牽制中國,而與中國關系密切的朝鮮半島就是被選擇的一個牽制工具。 《21世紀》:中國一直都非常支持朝鮮半島的和平統一,也作了很多努力,阻礙朝鮮半島統一的內外部因素是什么? 樸建一:事實上,朝鮮半島南北雙方在30年前就開始有接觸,在最近幾年進展很大,雙方現在已經由敵對關系到停戰關系,變成了現在的和平關系。過去的戰爭主要是因為大國參與,而這種分裂局面一旦形成,就不會很快恢復。 現在阻礙統一的內部因素主要是,沒有建立起保障南北關系的相應機制,這種機制仍然在考慮的過程中。在沒有一個正確的機制的情況下,如果南北雙方被生拉硬拽在一起,國家制度、意識形態、經濟體制、發展程度都完全不一樣,統一反而可能造成新的沖突。 外部原因有幾方面:一是南北統一,會使東北亞乃至世界政治格局發生很大變化,而各個國家都要考慮這種變化對自己是否有利,或者怎樣變化對自己有利,有可能出于對自己國家利益的考慮而不支持統一。 中對朝援助方式轉向技術支持 《21世紀》:這樣看來,中國雖然一直支持朝鮮半島統一,但中國并不能縮短這樣一個漫長的融合到統一的過程。但中國與朝鮮半島經濟上的往來,卻明顯對朝鮮半島的經濟發展起著作用。 樸建一:要說明的一點是,中國對朝鮮的援助政策已經不僅僅是物質上直接地無償援助,現在的援助形式已經多樣化了。 現在中國對朝鮮的援助主要采取三種方式:一仍然是無償援助,不過這種援助也不像以前就是食品、藥物、衣物等中國自己決定給什么,現在是中國列舉一些種類,朝鮮自己挑需要的;二是賣給朝鮮一些戰略性的物資,這些物資,包括石油、焦炭、棉花等,中國自己也缺乏,以前是送,現在不送了;三是投資,有些干脆是中國幫朝鮮建工廠,提供技術設備。 這幾年朝鮮的玻璃非常短缺,中國投資3000萬美元,給朝鮮修建一座玻璃廠,這完全是無償的。這個玻璃廠正在建,估計明年就能夠投產運營。現在朝鮮最需要的就是這類技術援助。 除了這些實際的援助,由于朝鮮現在正在調整經濟結構,中國也一直在派專家對朝鮮的經濟結構調整提供意見和建議。 中國商人投資朝鮮存在政策風險 《21世紀》:這樣說來,中國基本上都是在向朝鮮出售產品了?據統計,去年中國與朝鮮的貿易額有10億美元,但是,巨大的貿易逆差對朝鮮來說是長久之計么? 樸建一:事實上絕不是這樣,去年10億美元的貿易額中,其實有1/3是中國向朝鮮付錢的。朝鮮雖然在輕工業方面比較落后,但是,它的礦產資源還是很豐富的。每天丹東河邊都有數十輛車等著拉朝鮮出售的鐵礦石。 朝鮮地方雖不大,卻被稱為礦產資源的“天然實驗室”,就是說它各樣礦產資源都有一些,所以朝鮮也不是想象中那么的貧瘠。 但是朝鮮產業結構最大的缺陷,也是中國曾經經歷過的階段,就是主要抓重工業和國防工業,而比較輕視輕工業和農業。不過目前朝鮮正在調整經濟管理方式。 《21世紀》:有媒體稱,現在的朝鮮類似于20年前的中國,是中國商人的投資的大好時光,是這樣么?現在投資朝鮮會存在哪些風險? 樸建一:表面上看的確有些類似,但是在朝鮮投資,風險會很大。 一方面,由于朝鮮現在的基礎設施很薄弱,電力短缺,交通、通信等設施落后,會給投資經營帶來很大不便;另一方面,目前朝鮮還沒有相應完備的固定的政策法律,萬一政策變了,會給投資者帶來很大損失。 所以,一般情況下,投資一些服務業、零售業風險相對小一些,所以現在的中國商人主要也是在這些產業投資,但是如果在基礎工業投資,就需要仔細考慮可能存在的政策風險。 中韓貿易:瑕不掩瑜 《21世紀》:與朝鮮相比,現在中韓兩國的經濟交往越來越密切,這種良好的經濟關系是否也表現出良好的外交關系? 樸建一:中韓1992年建交,到1998年,中韓建立合作伙伴關系,而2003年,已經升級為全面合作伙伴關系,進展很快。 中韓貿易并不十分健康,長期以來,中國在與韓國的貿易中,一直存在著1/3上下的貿易逆差。現在韓國的6610家企業中,已經有40%在中國投資,其余的60%企業中有些也可能進入中國。中國曾多次要求韓國擴大對農產品和煤炭的進口,但是由于韓國的農業不強,農業和農民一直靠政府補給,所以韓國政府始終不肯開放這一塊進口。 不過韓國已經有一個逐漸開放的時間表,先向影響不大的新加坡、智利等國開放,以后再逐漸全面實現開放。 韓朝貿易大增 《21世紀》:除了中韓之間的經濟往來,在對朝鮮的投資上,中韓會不會存在競爭關系? 樸建一:不能否認這種競爭關系的存在。韓國統一部今年2月公布,去年韓朝之間的貿易總額比去年增加了59.3%,達到6.4173億美元。雖然還沒有達到中朝之間的貿易額,但這種增長趨勢也是不容忽視的。 從韓國在朝鮮的投資領域看,現代、三星和LG三大集團相繼出臺巨額投資計劃,現代集團已取得了與韓國地緣相接的開城和金剛山兩個特區50年以上期限內的單獨開發權。明年還有大批的示范工程要開發。韓國的投資開發都有一定技術含量,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會站得住腳。 《21世紀》:那么,以后韓國會不會取代中國的地位,成為朝鮮的經濟支柱? 樸建一:這是一定的。韓國企業的投資增幅如此快,除市場因素外,也有為未來兩國統一做準備的因素。 不過,以目前的局勢來看,至少在20年內,中國對朝鮮的經濟支柱地位還不會被取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