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鹽水鴨不能再亂叫 集體商標能否避株連之災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23日 09:45 人民網-江南時報 | |||||||||
本報記者 徐郁華 素有“鴨都”之稱的南京,自然少不了鹽水鴨。日前有消息傳出,南京市鴨協對“南京鹽水鴨”進行了集體商標注冊。值得指出的是,這是南京食品方面的首個集體商標。 雖說注冊集體商標的做法本意是保護地產品牌,但實際上易受“株連”的風險同樣不
從“金華火腿”到“太倉肉松”,再到“龍口粉絲”,便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事例。 集體商標究竟是“福”是“禍”?它真能解決地產品牌“株連”之災?說到底,這還是一個地方品牌如何保護的話題。 知名品牌頻遭產地“株連” “金華火腿”、“太倉肉松”和“龍口粉絲”等不少地方老字號名吃,都因部分小企業、小作坊制造假冒偽劣產品而受到“株連”,甚至使消費者對整個“老字號”都產生了信任危機。用“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來評價地產品牌蒙冤最恰當不過,這里不妨回放一下——— 太倉肉松。2003年10月27日媒體以“病死母豬肉做太倉鮮肉松”為題曝光太倉肉松事件后,當地人都不再愿意吃“自己”的肉松了。原來登記注冊的20家肉松生產企業,如今只有四五家在開工生產,而且產量只有原來的五分之一。 金華火腿。浙江金華市的一家火腿生產廠家準備生產一批反季節火腿,為了防蠅防蛆,就用含有敵敵畏的藥水浸泡火腿。2003年11月16日,媒體以“鮮火腿遭遇污染”為題將“金華毒火腿”曝光。“金華火腿‘敵敵畏’造”這一可怕的說法不脛而走,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事件曝光后,金華火腿同比銷量驟減了80%,超過50%的金華火腿生產工廠停產,全行業火腿產量減少60%,直接損失2000多萬元,間接損失數以億計。 平遙牛肉。平遙一些小加工作坊用騾馬肉做成“不純牛肉”,并在制作過程中使用工業鹽。2004年2月15日,媒體以“調了包的‘牛’肉”為題曝光平遙假牛肉。各地超市、商場紛紛將“平遙牛肉”下架,質疑、咨詢的電話絡繹不絕。平遙牛肉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 龍口粉絲。2004年5月2日,媒體以“摻假有術粉絲猛追肥”為題曝光個別企業用氨水增白生產龍口粉絲,消費者談“絲”色變,全國各地的商場、超市紛紛將所有粉絲撤下。封殺、撤柜、禁止出口……龍口粉絲遭遇空前信任危機。 鎮江香醋。前不久,國家質檢總局的調查人員在鎮江調查時發現,鎮江的一些不法廠家在香醋的釀造過程中,使用霉變的大米,并兌以違禁的工業用冰醋酸。 同樣有“醋都”之稱的山西,也在老字號上“翻了船”,部分醋廠在釀造醋里添加醋酸。2004年2月8日,媒體以“變了味的老陳醋”為題對這一事件進行曝光。隨即,國內一些城市如天津、哈爾濱、重慶等開始將產自山西的陳醋一古腦從超市、商場下架、封存。 此外還有德州扒雞、四川泡菜、溫州鄉吧佬等等,無法一一列舉。實際上,品牌遭受產地“株連”的事件仍在繼續著。 鴨協挑頭保護“鹽水鴨” 南京素有“鴨都”之稱,現狀也正如此。據不完全統計,南京做鹽水鴨的企業、個體戶不下1000家。如果哪一天其中的一家企業不規范操作,就可能殃及整個行業,保護南京鹽水鴨這個特色產品已顯得迫在眉睫。 南京市鴨業協會秘書長周先生顯然對“南京鹽水鴨”這個集體商標的前途表現出極大的信心。周先生介紹道,“南京鹽水鴨”商標在10月底就已獲得批準,目前已進入為期一年的公示期,如不出意外,最遲明年6月份之前,“南京鹽水鴨”這個地產集體商標就可以正式使用了。 周秘書長表示,商標注冊成功后,將對使用這個集體商標的企業“嚴格把關”,建立資質認證制度,同時對集體成員單位有一套嚴格的管理體系,這是事先預防問題出現的措施之一。“我們的目的只有一個———保護南京的名特優產品,規范、統一南京的鴨食品市場。一切只能在實踐中不斷完善。” 很顯然,“南京鹽水鴨”商標一旦注冊成功后,只有符合行業標準的授權單位才可以使用這個商標,別的企業自然也可以生產鹽水鴨,不過不可以再稱“南京鹽水鴨”。 至于以后符合行規的生產企業在使用“南京鹽水鴨”商標時是否要付費,現在還不能下論斷。 “地名+特產”利大弊大? 從上述事例不難看出,許多地方特色產品一次次被“株連”,其原因之一便是“地名+特產”這種組合叫法。而且有的叫法一叫就是好幾百年,一時無法改口;或者改口后,便不再叫得響。一些小企業也是靠這種“傍名”的方法才得以生存。 而時下以集體名義進行商標注冊似乎是個不錯的辦法。對此,南京金陵商標事務所的所長胡建波表示了肯定。他說,從商標法的角度來看,利用法律武器保護地區品牌是一件好事,同時用章程約束集體成員單位的行為,規范行業行為,也是提高地區品牌美譽度的一種方法。 “金華火腿”、“太倉肉松”等事件看似是集體商標毀了整個地產名吃,實際上還是商家不遵守誠信原則而導致的。在歐洲,沒有原產地標注、沒有集體商標標注的食品,是沒有人敢買的。因此,注冊集體商標的做法不是一件壞事,不能因為出現過問題就不發展,也不可能依靠某一個標準、某一個辦法就“一勞永逸”地不再出任何問題。從國際大環境來看,用各種法規來約束各商家的“契約經濟、信用社會”模式,肯定是一種趨勢。 南大商學院教授趙曙明也認為,注冊集體商標是目前保護歷史名牌的一種好辦法,這可從法律角度防止他人玷污、侵占或共享自己的地產歷史名牌。因為注冊成功后,所有企業只有在得到該行業協會的授權后,才可以使用集體商標標志。所有企業要想使用該集體商標標志,就必須達到行業標準,否則一律出局。 但南京財經大學營銷與物流管理學院院長喬均教授卻建議,在品牌做大后,最好還是“分灶吃飯”。他指出,不少生產地方名吃的企業長期以地名打品牌,卻不知獨立注冊品牌。其實注冊獨立商標不僅能提升企業形象,同時也能保護企業利益,可謂一舉兩得。喬教授舉了個例子,他早些年到鎮江去,當地有很多香醋生產廠家,個個都說自己最好,而經過多年的努力,鎮江恒順的名氣漸漸響了起來,這就是說,哪怕鎮江香醋出了什么問題,對恒順的影響卻只會很小很小,甚至是沒有。 喬均意味深長地說,地方特產早早“分灶吃飯”實在非常必要。企業前期可以把自己的品牌當作地域歷史名牌的子品牌,“借船出海”,一旦做大以后,應由公共品牌轉為自身品牌。 地產名牌如何保護? 江蘇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徐惠蓉指出,要保護地產名牌,企業自然是首當其沖,但僅僅靠企業自律還遠遠不夠,因為地產名牌其實也是構成城市形象的一個元素。所以,政府部門、行業管理部門更應該關注這一塊,由政府牽頭,調動各部門的力量來保護地產名牌才是最關鍵的。 在保護過程中,應從標準抓起,行業標準的建立是第一位的。國外許多企業,如可口可樂等,上百年不衰,一些洋快餐在全世界也都有較嚴格的行業標準。而我國不少歷史名吃雖歷史悠久,但因為缺乏行業標準,導致不同企業的產品良莠不齊,甚至不少地域歷史名牌還仍沿襲著口傳心授和五花八門的“祖傳秘方”。徐惠蓉強調,指望用集體商標來保護自己品牌的地方名吃,就一定要有行業標準。 其次在管理過程中,管理應是動態的,資質認證不是終生的,可實行年檢制度,并定期將年檢結果公布于眾。行業標準的準入門檻,加上動態的管理監督體制,這兩點是國內很多地產名牌亟須補上的“兩課”。 《江南時報》 (2004年12月23日 第十四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