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管理:在諸多壁壘遏制中中國企業如何突圍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22日 19:21 《中外管理》 | |||||||||
主持人:《中外管理》雜志社社長兼總編 楊沛霆 嘉 賓: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局長、研究員 李泊溪 華北制藥董事長 常 幸
現代汽車董事長 徐和誼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新聞中心主任 孫淮濱 《經濟觀察報》總編 何 力 從2005年起,諸多入世承諾與解禁都將相繼開始兌現,這對于中國企業意味著什么?當“反傾銷”、“知識產權”、“環保”、“企業倫理”、“行業標準”等產業壁壘越來越高時,是否意味著我們正在受到來自各方面力量的“遏制”?我們該如何看待各界對于“商業政治化”的擔憂?又如何應對?我們的優勢產業如何面對諸多新的壁壘? 遏制,是殘酷的現實! 楊沛霆:在遏制的環境下,中國企業如何實現國際化突圍的問題,是今年我們懇談會的主題。 今年4月份,我在人民大會堂聽到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的報告,談到中國威脅論時,李光耀的一段話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他說:威脅不是你想不想威脅,也不是你要不要威脅,而是你的存在,就構成了威脅!我在采訪海爾CEO張瑞敏時,他曾說:中國企業現在已經沒有退路可走了,只有一條路,那就是走向國際化。 但是大家又都把反傾銷、技術專利、環保等等作為阻止中國產品滲透的壁壘。面對當今的形勢,中國企業究竟該怎么辦? 反遏制的急所是什么? 李泊溪:經濟全球化指的是由于市場經濟在全球范圍擴展、科學技術進步以及現代物流的發展,把世界經濟融匯在一個洪流中,這就是經濟全球化。它主要體現為貿易自由化、投資自由化和金融自由化。中國在加入世貿組織時,當時的國家領導人表示:中國要參與貿易自由化和投資自由化,對參與金融自由化的進程持謹慎的態度。 就像世界銀行在一份題為《變革世界中的政府》的報告中所提到的,全球化能給參與全球化的國家帶來好處。如果一國政府不能領導人民去參與經濟全球化,而且努力去獲得參與全球化的好處,減少全球化的不利影響,那么人民可能要重新選擇能領導他們成功參與全球化的政府。 參與經濟全球化的一個很重要的標志就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上述三點是我認為討論本場主題“面對遏制,中國企業如何全球化?”的前提。 中國企業參與經濟全球化,就意味著中國企業可以擴大資源配置的空間。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企業提高了競爭能力,中國的動態比較優勢使中國能夠向世界提供物美價廉的商品。而對合作國來講,廣大消費者能從中獲益,但同時他們也遇到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的問題,這就產生了反傾銷的問題。 我們需要反對的是,把中國確實有競爭力和低成本優勢的企業看成傾銷企業,對此不僅企業要予以應訴,國家有關部門和行業協會也要作必要的呼吁和斗爭。當然,作為企業也應該更多地了解對方的法律。記得10年前,我們就曾經出過一本書《到美國貿易和投資法律指南》,向企業介紹如何應對反傾銷,了解對方法律,增加應訴的勝算。 此外,我們要做的是:嚴峻的國際競爭形勢要求中國企業要塑造和構建基于核心競爭能力的企業競爭力,要求我們加大兼并重組的力度,要求中國更快地成長出一些跨國公司,政府也要為此創造平等競爭的環境。
  [1]  [2]  [3]  [4]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