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業:內外兼修謀突破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19日 12:40 中國經營報 | |||||||||
作者:李豐 “中國已經成為一個巨大的家電制造工廠。但是中國家電制造仍然處于整個世界家電制造業鏈條的較低端,因為我們還沒有真正國際化的品牌,也沒有核心的技術。”一位關注家電業的咨詢人士這樣說。
“在開放的全球市場中創建中國家電的世界級品牌是惟一的一條出路,要不然干脆死掉,或者淪為其他品牌的代工者。”一位家電業研究人員也在網上撰文呼吁。 有關專家分析認為:中國企業向海外拓展的緊迫性來自于兩個現實原因:一為經濟全球化的迅速發展;一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時承諾開放時間的日益臨近。 2004年,中國的家電企業們正大步走在謀求真正成為世界新巨人的征途上。 內部擴張 然而攘外必先安內。中國家電企業在謀求走向海外戰略的同時,難以割舍中國市場這個立足的根本。就像張無忌在走出山洞前,得要先把九陽神功練向第九層一般。 特別是隨著世貿組織保護期的臨近結束,外資家電品牌生產線的中國化轉移。迫于壓力,中國家電企業也在國內加緊新一輪的資本運作,合縱連橫,補上自己的短板,增強自己的功力,這在2004年末顯得越發沖動。 美的集團收購華凌;TCL牽手日本東芝與具有意大利背景的青島威士電器;科龍并入威力電器……中國家電企業還紛紛殺入中西部建生產基地,美的繼建立順德、蕪湖基地后,又建武漢工業園,與另一家電巨頭海爾成為鄰居。TCL也緊追不舍,繼成都之后也選擇華中腹地武漢建起生產基地。 業內人士分析,以國內家電巨頭的擴軍態勢,未來的家電市場將成為極少數千萬級產能企業的豪門盛宴,行業門檻也將因此大大提高。 練步海外 有統計資料顯示,以家電業代表者彩電為例,目前全球彩電市場容量大約是每年近兩億臺左右,其中中國市場大約有5000萬臺;目前中國彩電企業的全部產能完全可以逼近一億臺,于是光是中國彩電行業,就大約在體內憋了近5000萬臺的產能需要釋放。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以美國為首的老江湖們掀起的“反傾銷”打壓。 2004年,中國家電業探索著新出路。 海爾已經在全世界有了近30個工廠,在歐美發達國家直接建廠、打造海爾品牌并借此輻射全球。康佳、創維則在與美國同處北美自由貿易區的墨西哥,找到了再戰美國市場的“跳板”,在這里設立了他們的新工廠。 動作最大的是TCL,這個一向善以營銷帶動生產的企業,選擇了資本運作的迂回道路,收購法國湯姆遜公司成立年產量可達到2000萬臺的全球最大彩電企業TTE公司。掌門人李東生認為,湯姆遜在北美和歐洲都擁有較強的市場地位,在技術發展方面TCL也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快速跟進、重點突破、不斷提高,TCL是希望通過整合產生的協同效應,創造新的價值,提高國際競爭力。而在此前,TCL還收購了德國老牌彩電企業施耐德。 在李東生看來,直接向國際市場打出自有品牌所付出的成本和承擔的風險都還太大。“我更加傾向于利用當地的資源。”李東生說。 風高浪急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所的魯桐分析說,中國企業走向國際化面臨著許多困難,要熟悉國際化的市場規則、創建海外銷售網絡、培養懂跨國經營的人才、自主品牌的拓展等等在國外投資建廠要求企業有足夠的資金和經營管理能力,需要擁有熟諳當地市場情況的專業人才來成功地管理品牌。這兩個基本條件,目前在中國企業中還普遍比較缺乏。 “同時,國內家電企業在數字芯片開發、軟件設計等核心技術、關鍵部件的設計研發上等也都與發達國家仍然存在很大差距。”有分析人士說,技術的研發能力也是阻礙中國家電品牌擁有較強生命力的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另外,中國家電企業的海外戰略也沒有先例可循,在邁出自己的腳步時,雖然義無返顧,但也如履薄冰,國外品牌可不會乖乖就范,讓你縱橫在他們的舊江湖上。 以在海外發展戰略中走得比較堅定的TCL這樣的國內大品牌來說,在與湯姆遜彩電業務的整合中,就存在這樣的尷尬:最渴望的完整銷售渠道與高端彩電的生產技術仿佛并未獲得,同時湯姆遜的專利和品牌,也只可以無償使用兩年,兩年之后,法國人可能還是要合資企業付費。 世界家電制造業一直在追逐最適合的生產環境,對中國家電企業來說,在新的制造中心誕生之前,趕緊導入全球化戰略實在是有點火燒眉毛的事。彩電業總是中國家電業的先鋒,2004年之后,冰箱、洗衣機乃至其他小家電等也會逐漸走出這些海外棋子。 中國家電品牌的創業戰役還遠沒有結束。可以預計,2005年,乃至更長的今后,TCL、海爾們還任重道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