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蛀蟲之道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14日 17:20 《英才》 | |||||||||
文·本刊記者 朱雪塵 盜跖是中國古代一個非常有名的江洋大盜,他曾經對他的“小弟”們說過一句話,后來被記錄在《莊子》之中。他說:“何適而無有道邪?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義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備而能成大盜者,天下未之有也。”
盜跖把成為大盜的標準分為五點:圣、勇、義、知、仁。圣,便是能推測屋中財富的多少;勇,便是能帶頭沖進屋中;義,便是撤退斷后;知,便是能判斷安危成敗;仁,就是分贓公正。所以根據以上五點,莊子把它寫成一篇《盜亦有道》。而今天的商業“蛀蟲”們蝕蛀公司也各有其“道”。 本期英才調查,列舉了今年曝光的50條商業“蛀蟲”,有的是以公司的形式,有的是個人所為,但他們都損害了他人的利益。我們歸納了“蛀蟲”們的“七宗罪”,包括:1. 商業機密泄露;2. 商業詐騙;3. 職務侵占;4. 大股東侵占;5. 挪用資金;6. 商業受賄;7. 虛假陳述。毋庸置疑,“蛀蟲”雖然暴露了很多,但是卻并非全部。 我們不妨先來看看下面的問題。 作為大股東,你有沒有挖空了公司而一走了之?作為上市公司,你有沒有侵害了追捧你的投資者利益?MBO中,你又有沒有利用職權拿了自己不該拿的股份?并購中,你有沒有故意一手做虧公司,一手拿了對方的紅包?基建中,你有沒有收下那些承包商送來的新房鑰匙?購買設備、物資你又有沒有暗地接了人家的小費?公司給你配置筆記本,你有沒有故意把發票多開幾百元?出差在外,你有沒有虛開過發票? 其實,“蟲”亦有道。清華大學會計系主任陳曉博士一語中的:“明目張膽偷錢的人并不多,表面上沒有拿錢卻真正損害了企業或他人利益,肥了自己的人是最可怕的‘蛀蟲’。” 高明的“蛀蟲”之“道”,可能比盜跖之道更高深,因為他們往往通過合法的、合乎情理的手段而蛀蝕。 《莊子》中還有另一句話:“盜鉤者誅,彼盜國者諸侯。”其實,盜鉤與盜國的區別不在于是否盜的是鉤還是國,更深一層的含義,盜鉤是眾人認定的盜,而盜國則不被人們認為是盜,或者說是合法的盜。但如果盜鉤者通過合法的手段盜了鉤,那么盜鉤者是不是也就不誅了?而盜鉤者量的積聚,最后也會令企業亡,令國家亡,也正是所謂“千里之堤,毀于蟻穴” 。 歸結“蛀蟲”們的心態,陳曉認為根本原因在于“利益分配的不均衡”。國有企業的高管們覺得自己干了這么多年,但工資還是這么一點點,所以要做“蛀蟲”;民營企業的員工心想,你老板也是靠不光彩的過去起家,我為什么不能蛀你一蛀;甚至有些國家干部下來視察,有人就會硬拉著你腐敗一下,清官難當,不如遵循“潛規則”也做一條蟲。說白了蟲為利往。 對于蟲也并非無藥可治。陳曉日前接到一位學生的電子郵件,里面說:學生所在國外公司有類似于“文革”的批斗會,他的老板沒有按照會計的穩健原則,為了顧全業績、獎金,提了利潤,而被人揪住了小辮子,報告了董事會,結果老板先是停職,一個月后就被開除。 “批斗會”雖然可怕,卻不失為一種治蟲方子。其實,那也只是亡羊補牢的做法,“公司治理結構及高層權利的平衡是治理高層腐敗的前提,而審計則應作為一個日常工作常抓不懈,同時實行有效的預算管理來代替票據報銷管理,則是治蟲的另一則良藥。”陳曉提出了自己的殺蟲良方。 據說,沃爾瑪24小時能夠合并出一張全球財務報表,如果國內企業能做到如此地步,恐怕就離“法網恢恢,蟲兒不漏”不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