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能否承受票價 滬杭磁浮線未建爭議先起(2)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08日 13:31 人民網-華東新聞 | |||||||||
票價:能讓老百姓承受得起嗎 “票價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票價高了,其作用的發揮相對就小,對經濟的影響也相對就小”
盡管卓勇良反復強調,不要太過計較磁浮的建設成本,而要放眼長遠,但是,一項交通設施的成本,最后還是會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到票價上。票價,是眾多受訪的浙江人士都要涉及的話題,聽下來,不少人激動不起來的主要原因,概出于此。 今年10月,有媒體報道,德國工程巨頭西門子的一位高層領導在柏林公開表示,西門子將繼續參與上海磁浮鐵路延長路線(即滬杭線)。他說,中國政府在興建最初的路線(即目前的上海磁浮)時就已經表示,希望將這條磁浮鐵路延伸至杭州。按照這位人士的說法,該線路的完整規劃為200公里,那么其延伸線路(即上海到杭州的線路)則為170公里左右,其造價可能高達600億元。 記者曾采訪過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者,根據他們的匡算,滬杭建磁浮,如果按照每公里2億元來算,170公里就需要340億元,加上前期的一些費用,總的投資大約在400億元左右。滬杭磁浮的票價定位在120元以內是比較合理的,“豪華大巴也得六七十元呢”。而乘火車雖然要便宜些,但不方便,還要等班次。他透露,滬杭磁浮如果建起來,可能就是半小時一班,而且其舒適度與航空座艙差不多。他說,磁浮的定位應該是商務旅游為主,這些乘客對時間和舒適度的要求更為在意,因此沒有必要擔心因票價限制客流的問題。 他得到的信息是,上海磁浮線正式運營一年,已經實現了“雙百萬”,即安全運行100萬公里、安全運送乘客100萬人次。而且,如果不計設備折舊,收支基本持平。“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在國外,高速軌道交通能夠5年達到這個水平就不錯了。” 他也反復強調,城市軌道交通肯定是不能定位成商業化的,因為商業化與大眾化是有矛盾的。從國外看,一般也都是政府“埋單”。城市軌道交通承擔著社會功能,要贏利,那就要提高票價,這樣一來,很多人就不坐了,那么地面交通就還是要堵,城市交通問題還是沒有解決。這觀點與卓勇良有些相似,卓還說,很多發達國家的城市軌道交通都是虧的,但賬是算不清的,比如,地鐵周圍的地價上去了,這個效益就很驚人,“因此要算大賬”。 話雖這么說,但對于滬杭線而言,單程超過100元,在很多人看來,也不是一個便宜的價格。一位杭州媒體的記者說,他聽到的說法是單程105元。他擔心,這個價格對于一般老百姓而言,是不可能經常乘坐的,只適合“高端”人士。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一位學者說得很直接:如果是這個價格,他可能不會去坐,乘火車20多元,雖然慢一個多小時,但可以省80多元錢呢。他覺得,如果上磁浮,就要考慮到它能否起到替代的作用,也就是能否在很大程度上分流兩座城市的客流量,能否減輕鐵路和高速公路的運輸壓力。“但很明顯,這與旅客對票價的承受能力有很大關系。如果到時候大家還是覺得乘火車或者汽車比較合算,那么結果會是怎樣?”同時,他覺得滬杭如果建磁浮,還要考慮到長三角總體的軌道交通網,比如,上海到南京建什么?是否需要從杭州延伸到寧波?他認為,如果磁浮起不到交通動脈的作用,那么它就只是一條“景觀帶”。 浙江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徐劍鋒也認為,票價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票價高了,其作用相對就小,對杭州的影響也相對就小;而如果票價控制得好,情況就大不一樣。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