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機惹禍--近年國際金融投機巨虧大案回放(5)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08日 11:34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 |||||||||
回放四:大和銀行債券投資舞弊事件 信用危機——投機行為導致巨大信用損失
目前越來越開放的國際金融市場上,金融衍生工具操作失敗事件往往不僅僅牽涉到一個國家或地區,處理類似事件時,怎樣協調各方關系,把信用損失降到最低,是中航油應該考慮的問題 中航油事件發生以后,中方處理意見一直處在一種模糊不明的狀態。日前有消息稱,主要責任人陳久霖已經回新加坡接受調查。在目前越來越開放的國際金融市場上,類似事件往往不僅僅牽涉到一個國家或地區,處理類似事件時,怎樣協調各方關系,把信用損失降到最低,是中航油應該考慮的問題。 大和銀行債券舞弊事件和巴林銀行事件有相同之處,都是由職員個人的行為引起的銀行損失事件。不同之處在于,大和銀行遭受到的虧損不足以導致銀行倒閉,但是,此次事件給銀行信用造成的巨大損失和對銀行發展戰略的破壞是金錢無法衡量的。尤其事件牽涉到美日兩國政府。 1995年9月,日本大和銀行紐約分行員工井口俊英賬外買賣美國聯邦債券,造成11億美元的巨額虧損的事件曝光。為了掩蓋這筆巨額虧損,井口在11年內偽造了3萬多筆交易記錄。如此長時間和涉及如此大金額的偽造文件在11年后才被發現,當時一度成為人們談論的焦點。是什么給了一個銀行職員如此大的權限,引起了多方討論。 井口1977年進入大和銀行紐約分行工作以后,一直從事債券保管業務。1984年,他被提拔為債券交易員,但是,銀行并沒有取消其債券保管和監督的工作權限。這種局面下,井口實際上同時壟斷了債券交易和監督工作。在大部分的金融機構,這兩種工作是嚴格分開的,但是,大和銀行的松散管理給了井口可乘之機。顯然,這個管理漏洞導致的操作風險最終東窗事發。 為了隱藏交易,井口長期賣出客戶所托管的證券來填補虧損。這種行為在長達11年的時間里通行無阻,客戶與銀行方面都沒有發現。1995年,井口終于沒有辦法繼續隱瞞造成的虧損,于是向有關部門自首,事件終于被披露。 雖然大和銀行因資金雄厚和獲利狀況良好,并沒有因此引起經營危機,但是,事件卻引起了美國和日本政府的緊張關系,因為日本大藏省在知悉此事后六周才通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由于大和銀行的非法交易及事件曝光后采取的處理方式嚴重違反了美國法律與市場規則,美國政府采取嚴厲措施,下令大和銀行停止一切在美國的經營業務。這家有著77年歷史、總資產高達3180億美元、資本額全球排名第17位的銀行,被迫放棄了美國這個重要的戰略中心。此后的競爭中,該行一直處于不利地位,全球布局的腳步被打亂,只好把業務重心僅僅放在亞洲。 以上四個案例是過去十多年中由金融衍生工具引發的機構巨額虧損事件中的一部分,其他損失較小的金融投機事件更是不勝枚舉。聯系此次的中航油事件,不難得到一些啟示。類似事件通常與機構的一夜暴富心理分不開,同時,機構內部在人員管理和職責設置管理方面往往比較松散。如果考慮到巨額投機回報伴隨的巨大風險,同時長遠思量投機行為給機構信用帶來的影響,暴富心理是可以克服的。對于機構內部監管機制來說,逐漸摸索、找到合理的方案并不是難事。 《國際金融報》 (2004年12月08日 第八版) [上一頁]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