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并購將成為零售業開放后最有效擴張方式(2)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07日 10:21 人民網 | |||||||||
“過渡期”后的猜想 外資將加速搶灘攻勢,新一輪競爭格局將隨之產生
盡管對于零售業而言,對外資的全面開放并不值得大驚小怪,但站在外資的角度來看似乎并非如此,12月11日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時點,對于眾多的外資零售商而言,仍是一個充滿想象力的日子。 根據中國的入世承諾,從這一天開始,中國將全面開放零售業市場。屆時,外資零售商在中國選擇所開的零售店的數量、股權和選址將不再受到限制。比之以往,外資身上礙手礙腳的繩索將減少很多。沃爾瑪亞洲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鐘浩威就曾表示,“年底以后,我們將會有更多的選擇!憋@然,外資將加速搶灘攻勢,新一輪競爭格局將隨之產生。 這種新格局究竟會是怎樣的呢?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任興洲前不久的講話指出,事實上外資零售企業在中國的投資已經出現新的特點。這主要表現為,今年以來外資零售企業在投資我國傳統百貨、零售業的同時,開始涉足我國圖書、藥品和成品油等重要商品零售市場,并出現了一些新特點。 比如,自2001年5月1日我國頒布《外商投資圖書、報紙、期刊分銷企業管理辦法》后,已有多家國際出版巨頭向新聞出版總署提出了申請。2003年5月16日,永裕新興藥品公司成立,這是外國第一次正式投資中國藥品分銷零售業。今年年初,荷蘭著名家族企業“萬客隆”北京會員店獲得了批發經營權,這是商務部授予批發經營權的第一家外資零售企業。種種這些都意味著這些領域的“堅冰”已打破,并將全面向外資開放。 另外已有跡象表明,隨著入世過渡期的結束,外資零售企業在中國將進一步加快擴張步伐,構筑全國經營銷售網絡體系,并將進一步搶占競爭力強的新型業態的市場份額。有專家預言,在經營業態上,外資零售企業將進一步創新,如發展社區連鎖店等,并且外商獨資商業企業將有所增加,將出現外資并購中國本土商業企業的趨勢。此外,隨著連鎖零售終端的增加,未來外資采購和集中配送中心將加快建設步伐,而且隨著銷售網絡的發展和完善,對生產商的控制力必將進一步增強。他們還將拓展商業批發、傭金代理、特許經營等其他分銷服務形式。因此,外資零售業在中國已經出現的新情況和未來的發展趨勢應引起我們的關注。 加快打造“國家隊”步伐 站在全面開放新起點的中國零售業連鎖化程度仍然亟待提高,我們必須通過“合縱連橫”方式打造我們的“國家隊” 盡管入世三年我國的零售企業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站在全面開放新起點的中國零售業連鎖化程度仍然亟待提高,我們必須通過“合縱連橫”方式打造我們的“國家隊”。 據悉,麥肯錫曾經預言:在未來的3至5年,中國零售業60%的零售市場將由3至5家世界級零售巨頭控制,30%的市場將由國家級零售巨頭控制,剩下不到10%的市場則掌握在區域性零售巨頭手中。盡管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麥肯錫的推測過于悲觀,但這至少說明外資的強大競爭力是不容忽視的。 而面對外資的強大,國內零售企業的現狀顯然并不樂觀。 上海連鎖經營研究所副所長吳建國曾坦言,“國內零售企業近幾年雖然也在拼命發展,但是從經濟效益來看,還是和外資企業有一定差距。如外資企業每平方米的銷售額是3萬元左右,國內企業的數據則是2.5-2.7萬元每平方米。而且從發展速度上看,2003年國內企業門店32.35%的增長率盡管高于外資企業21%的增長率,但是這個速度和過去相比還是放慢了。所以說,目前的情況對于國內企業來說,競爭壓力的確非常巨大。” 業內有關專家也分析指出,中國流通業仍是國民經濟發展中比較薄弱的環節,流通企業整體規模小、集約化程度低、管理水平落后、現代化程度不高等,制約了中國流通業的整體競爭力。 數據顯示,2002年我國流通業(批發、零售和餐飲業)對GDP的貢獻率為7.8%,而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美國、日本、英國、法國等發達國家流通業對GDP的貢獻率就已達到15%以上。2002年,我國第三產業就業比重為28.6%,其中批發、零售和餐飲就業比重僅為6.7%,遠遠低于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 因此,盡快培育一批可以和國際“巨頭”抗衡的大型零售企業集團顯得刻不容緩,而加快產業整合、加快收購兼并將是中國零售企業未來擴大自身規模,實現效益梯度增長的有效方式。 因為只有通過這種整合,才能通過資源的優化配置,減少國內企業相互間的無序競爭,并利用資源的聯動效應,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和外部擴張力。最終,在全國范圍內打破“一家一戶”式的發展方式,通過一個較大的“平臺”實現集約連鎖,打造出中國制造的國際零售業“巨頭”。(記者 王璐)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