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險市場開閘在即 土洋保險磨刀霍霍誰主沉浮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03日 15:55 新華網 | |||||||||
新華網北京12月3日專電(記者 毛曉梅)2004年年底是眾多洋保險商翹首期待的日子。根據WTO協議,2004年12月11日,健康險、團體險、養老險(年金險)服務將正式向外資保險公司開放,外資經營地域的限制也將被取消。這就意味著,洋保險將首次擁有和中資保險公司在團險市場上同臺競技的入場券。 團險蛋糕有待做大
來自中國保監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03年全國團險業務的保險收入達到580.35億元。今年1-10月,團險業務實現保費約為500億元左右。全球知名咨詢公司波士頓咨詢公司預測:2006年中國的團體壽險將達到1000億元的規模。在眾多外資及合資保險公司看來,中國團險市場無疑是一塊放在嘴邊香噴噴的蛋糕。 事實上,我國保險業一開始就是從團體保險起步的。在過去的舊體制下,做保險靠的是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的“紅頭文件”。但近年來,隨著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和保險市場的培育完善,國內保險業由于多年使用行政手段的慣性,在體制轉變中出現一定程度的不適應,團體保險業務發展相對滯后的問題,一直以來困擾著保險業界和監管機構。有關統計表明,團險保費在人身險保費收入中的比重已從1996年的87%下降到2003年的不足20%,成為制約人身保險業快速發展的“瓶頸”。 目前,按照我國有關法律和政策規定,只有中資保險公司可以經營團體保險。從團險市場的現狀看,中資公司仍主要靠傳統的學生平安保險、旅游意外傷害保險等短期業務來維持保費規模和市場份額,產品結構單一,管理、技術、銷售、服務較為滯后。相對國內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而言,團體保險有效供給嚴重不足。保險業界及監管人士認為,一旦外資進入團險市場,必然會以其經驗和技術的優勢搶占這一潛在的巨大市場。
  [1]  [2]  [3]  [4]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