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拯救擔保業危局(2)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15日 16:41 《中國經濟周刊》雜志 | |||||||||
“信用缺乏”與“信用過度”并存
高速發展的擔保行業因為種種問題導致自身的信用危機,并由此對行業的發展產生了嚴重的威脅。 信用擔保額的放大倍數是擔保機構信用能力的標識,國外正常的應在自有資金的5~12倍。然而,在國內,一方面是擔保公司的平均信用額放大僅2倍多。有的擔保公司只得以自己的資產全額質押于銀行,為被擔保企業貸款。一些銀行甚至提出更為苛刻的要求,讓擔保機構在銀行存入1∶1的保證金,即存200萬元才能貸200萬元,直至客戶歸還貸款。然而,擔保公司之所以叫信用擔保,核心就在于其自身有專業的風險控制能力,可以實現信用增級,擁有放大功能。如果是按照1∶1甚至折價來融資,它和質押、典當又有何異?其擔保的作用也就無從談起。 銀行其實也有自己的苦衷。面對全國3000多家專業擔保機構,銀行哪有能力和時間去一一識別?銀行在和擔保機構進行合作前,通常要和擔保機構直接接觸,考察其管理水平、業務能力等來判斷其信用等級,還要在合作中不斷篩選、淘汰有“前科”的擔保公司。這些耗時耗力的事情,決定了能夠獲得銀行信任的擔保機構數量不會太多。 信用缺乏僅僅是擔保公司難以健康發展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是,有的擔保公司的信用額度又走向另一極端,信用擔保額的放大倍數高達30倍。這說明,中國擔保業正面臨雙向的信用危機——從“信用缺乏”到“信用過度”,且“信用缺乏”與“信用過度”同時并存。中國擔保業剛想繁榮一把,卻又跌入了生存危機。 實力弱小難獲信用增值 安徽省中小企業信用擔保中心副主任葉斌說,目前擔保機構雖然發展快但實力較弱,市一級以政府出資為主的擔保機構資本在1000萬到2000萬元間,縣一級的機構其實力就更小了。 由此出現的一個問題是,以信用增值、信用放大(擔保總額與擔保機構注冊資本之比)為主要功能的擔保機構,在資本急速擴張的同時并沒有讓信用價值同比增長。安徽省擔保機構的放大倍數依然維持在3倍左右(正常的放大倍數為5到10倍),寧波市的放大倍數僅為2.4倍。而在日本等國家,擔保機構的放大倍數可以達到20倍。 葉斌認為,擔保機構的信用增值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資本實力,二是運作能力。而粗放式的發展徒有數量規模,卻無法形成信用的規模效應,使擔保業的發展日益艱難。 在浙江省,截至2003年底,擔保公司的資本金總額為24.77億元,平均每家約1000萬元,縣、鄉鎮級擔保機構的資本更少。2001年底,杭州3l家擔保機構注冊資本共1.91億元,平均每家613萬元。由于規模小,2001年通過擔保機構擔保貸款只有5億元,僅占同期金融機構工業短期貸款總額的0.96%;蕭山區11個鄉鎮擔保機構的注冊資本為1309.08萬元,最高的208萬元,最低的60萬元,平均每家119萬元。 資金實力弱小必然導致擔保能力不足。至2003年底,浙江省累計擔保責任余額為61.17億元,放大倍數約2.47倍,相對于該省100多萬家中小企業而言,無異于杯水車薪。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