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觀察 > 《中國企業家》2004 > 正文
 

中國制造的尷尬困局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10日 10:04 中國企業家

  

  本期主題

  “中國制造”的進化

  編輯指引

  最極端的事情在不久前出現了:西班牙人燒毀了溫州鞋,并爆發了一輪針對中國商人的示威游行,以抵抗中國商人的廉價產品給西班牙本地商人帶來的不公平競爭。

  “中國制造”以占據全球第一的市場份額迅速取代了“日本制造”、“歐美制造”,但繁華并沒有給“中國制造”帶來實際的繁榮——始終在價值鏈最低端苦苦掙扎,甚至還在國際市場上屢屢受挫,各國針對“中國制造”的反傾銷案此起彼伏。

  什么時候,世界各地的人們也能像我們喝著可口可樂、穿著意大利服裝、用著法國香水、開著寶馬車那樣,享受著“中國制造”帶給他們的物超所值的快樂?

  什么時候,“中國制造”也能在全球增值的大蛋糕上分得較大的那一份?

  本專題為“中國制造”的全球化生存提供了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

    “中國制造”的尷尬困局

  盡管“中國制造”充斥了世界的各個角落,但“世界工廠”的繁華卻與“中國制造”在全球增值的大蛋糕中分得份額的微小形成強大反差

  文/汪維鋼

  “中國制造”正在世界大行其道。從LG到三菱,從GE到東芝,從西門子到伊萊克斯,從飛利浦到惠而浦,從諾基亞摩托羅拉,從戴爾IBM,從迪斯尼到Mattel,從耐克到GAP……當今世界幾乎所有的名牌都有在中國生產的產品。“中國制造”已在集裝箱、家電、電子玩具等領域的上百個產品市場以第一的份額傲視全球。(見圖1)

  于是有人預言,“中國制造”將迅速取代“日美制造”、“歐洲制造”而成為新世紀制造業的代名詞。然而,興奮和自豪之后,我們看到的卻是“中國制造”在全球化背景下令人尷尬的困局。

  困局之一:在價值鏈最低端掙扎

  “中國制造”在其優勢領域為世界貢獻了大部分產品,并占據第一的市場份額,然而回報菲薄。以暢銷全球的芭比娃娃為例,美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見圖2),一個售價在9.99美元的芭比娃娃,扣除原材料成本0.65美元,到最終消費者手中時總共增值9.34美元。“中國制造”在這塊全球增值的大蛋糕中只分得了0.35美元,占4%不到,而美國的玩具廠商和零售商得到的是我們的23倍!如果按利潤計算,這個差距還要大。

  亞洲最大的服裝和紡織品貿易商Li & Fung的董事長William Fung著名的“3美元”論斷則從另外一個角度形象地詮釋了“中國制造”的困局。他說“平均來講,在1美元的出廠價和4美元的零售價之間存在3美元的差價,與其去拼搶已經少得可憐的1美元制造成本,不如集中精力去瓜分那3美元的蛋糕。”而不幸的是,“中國制造”恰恰在為這1美元拼搶。

  困局之二:在本土市場喪失優勢

  在“中國制造”積極謀求向外國際化之際,以跨國公司為代表的國外企業卻在中國市場攻城略地。除壟斷行業外幾乎所有的產品市場,都能看見外資的身影,國際化正在我們自家后院愈演愈烈。

  “中國制造”在本土市場占盡天時、地利、人和,應該比其他市場有更大的作為。然而,“中國制造”的命運并沒有因為本土優勢而有所改變。在過去的十幾年間,外資企業已經控制了1/3以上的中國制造業GDP和一半以上的進出口,而且增長勢頭不減(見圖3)。

  更糟糕的是,當“中國制造”在本土為產能過剩、價格戰和日趨微薄的利潤而苦惱的時候,許多曾經強勢的本土企業倒閉或被外資收編的時候,外資企業在中國的國際化卻捷報頻傳。美國商會2003年對其254家美國公司的調查報告顯示,有3/4的公司表示它們在中國實現了盈利,更有一半表示它們在中國的利潤高于全球平均利潤。

  困局之三:不受歡迎的國際化

  中國為世界帶來了價廉物美的產品,而且只分得了最小的利益,照理說,“中國制造”全球化應該受到全世界的歡迎,就像我們歡迎外國公司和產品一樣。

  然而,最近西班牙埃切爾中國鞋商城的一把大火燒掉了我們一廂情愿的幻想。中國政府和大眾對外國產品的友好并沒有給“中國制造”帶來同等的國際禮遇。無獨有偶,美國和歐洲針對“中國制造”反傾銷議案更是層出不窮,普遍的理由是中國低價的產品對這些國家的相關行業和從業人員構成了威脅。

  但是,比廉價更大的威脅在于“中國制造”充斥著大量假貨。據美國海關的統計,2003年,在美國口岸被查獲的假冒產品中,來自中國的產品占了66%,遠遠高于居第二位中國香港的5%和第三位墨西哥的4%。今年6月美國CBS電視臺作了一個報道,指出中國假冒手機電池導致Verizon公司大規模召回產品的事件,在社會上造成很大影響。

  假貨的層出不窮嚴重損害了“中國制造”的國際聲譽。幾年前,美國電子制造商就發起了NoChina運動,提出“遠離中國零件”。用中國零配件的廠家,即便再仔細、再嚴格也不容易取得消費者信任。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曾經指出,中國市場上30%-70%的汽車零配件是假冒偽劣產品,很多美國人擔心2005年中國放開進出口權以后,假冒偽劣產品,特別是一些直接涉及到生命財產安全的零部件進入美國。長此以往,“中國制造”恐怕連最小的那塊蛋糕都保不住了。

  (本文作者為科爾尼企業咨詢有限公司資深顧問)

  [1]  [2]  [3]  [下一頁]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中國制造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阿拉法特病重
中華小姐環球大賽
2004珠海國際航空展
第六屆孫子兵法研討會
有影響力企業領袖評選
2004福布斯中國富豪榜
高峰親子鑒定風波
加息后如何買房還貸
樓蟲幫您買樓支招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