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環保大項目 漢江治污如何避免前車之鑒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09日 17:05 《商務周刊》雜志 | |||||||||
在治理污染之時,我們應該反思大項目的投入和管理模式 □記者 王強 當業內還在為10年淮河治污到底是否徹底失敗以及所付出高昂成本的具體數字而爭吵不休的時候,中國另一條河流的龐大治污計劃開始浮出水面。
10月11日,湖北省副省長阮成發在武漢召開的長江流域13省市政協“長江水環境保護第五次研討會”上透露,中國將用5年時間完成漢江流域水污染防治項目,目前,這項總投資35億元的龐大計劃已經開始前期的準備工作。 最新的情況是,該項目已經過國務院批準,國家發改委已將其納入世行貸款2004—2006財年備選項目,編制完成的建議書包括46個規劃項目,計劃申請利用世行貸款2.2億美元。 發源自陜西秦嶺南麓、流經陜西、河南、湖北并由武漢市龜山以北匯入長江的漢江,是長江最大支流,流域內人口密集。1980年代開始,隨著流域內工農業的發展,大量的工業和生活水污染物造成漢江干流和各支流不同程度的污染,全流域的地表水水體水環境質量普遍下降,并表現出總體惡化的趨勢。 資料顯示,近年來每年排入漢江的廢水約6億噸。中科院測量與地球物理所最近的一項調查研究表明,漢江中下游河段由于水質劣變,出現“水華”的現象越來越頻繁,“水華”現象指的是由于水體污染而造成藻類大量繁殖。 尤其是2000年6月南水北調工程確定后,對漢江水環境和水質的要求更高。人們還擔心,以漢江中下游的丹江口水庫為水源地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實施后,漢江中下游流量將會減少,流速變慢,勢必導致漢江稀釋自凈能力減弱,水污染負荷加重,這也使得漢江污染治理迫切地提上日程。 有關方面對漢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計劃的前景設想非常美好。整體規劃中除了生態林建設、水資源保護和水環境檢測等項目外,漢江流域的丹江口等14個城市各自至少有1個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廠,日處理城市生活污水能力達113萬噸,可削減85%以上的生活污水,漢江水質將得到明顯改善,有效減少漢江“水華”污染和面源污染的發生。 但這樣一個完美的“碧水藍天”設想在網絡上剛一出現,就有網友斷言:“不過又是另一個淮河治污工程而已! 這樣的擔心不無道理。今年5月30日,新華社披露了一個驚人的消息,國家為治理淮河污染用了10年時間,投入600多億元的資金,但結果卻令人吃驚,尤其今年8月初因為一場暴雨,引來了有史以來淮河最大的污染團,5億多噸的高指標污水橫掃淮河中下游,淮河治污“十年之丑”徹底暴露。 但很快,新華社的批評報道遭到了有關政府部門的阻擊。中國環境規劃院副院長鄒首民辯稱600億投入“純屬子虛烏有”。他認為,10年來,淮河流域累計投入治污資金約193億元。 盡管對具體資金數目爭論不休,但不容質疑的是,10年過去了,政府巨額的資金和大量的人力投入,帶來的依然是一條污水泛濫的淮河。 面對尷尬的現狀,有專家認為,我們的決策系統、執行系統和監督系統都需要深刻反思。過去的教訓已經給我們提供了悲憤但鮮活的藍本,以后怎樣避免再犯類似的錯誤? 輿論也注意到,對環境的關注越來越成為政府工作的重點,越來越多的專項資金被用于治理污染上。記者獲悉,除漢江治污項目外,中國還計劃在未來15年內投入215億元的資金,治理日趨嚴重的松花江水質污染。這又是一個更加龐大的項目。據統計,在“十五” 期間,全國環境保護投資共需7000億元,其中政府投資3940億元,水污染治理投資2700億元。 “問題是,這些資金能否得到有效的利用,并產生預期的收益。”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專家說,國家在環境保護項目上投入的資金并不少,但是這些資金利用的現狀并不令人樂觀。 他給記者舉例說,去年6月份,國家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在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2002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情況時指出,一些國債項目損失嚴重,效率低下,“其中9個省的37個污水處理項目,總投資達到58.41億元,但由于前期準備不足等原因,16個已完工項目中,有7個達不到設計要求,普遍存在配套設施落后于主體工程建設的問題,造成設備閑置,項目整體效益難以發揮出來”。 淮河10年治污過程中,流域內也投入巨資建了大量的污水處理廠,但媒體披露的現狀是,大部分污水處理廠處于閑置狀態,形同虛設。 批評者認為,政府對于這種龐大的“一攬子”式項目投入應該反思和檢討。對于政府部門來說,當然更希望項目越大越好,這樣他們可以調動更多的資金和資源,可以從龐大的“盤子”中獲取更多的地方利益和部門利益。 對相當多的地方政府來說,現實可見的經濟利益的誘惑依然遠大于不可見的環境利益的誘惑,這直接導致地方保護主義嚴重和對污染治理的態度消極。而更為嚴重的是,一部分人對專項資金的節流和非法挪用,極大的消解了治污工程的整體效益。 所以,這位專家說,對于越來越多的環保大項目,除了建立一套科學的決策體系外, 還必須修正地方政府的態度,但最主要的,還是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專項資金使用監督體系和項目效益評估體系,避免又成為攫財大亨眼中的大塊“蛋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