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實施東南亞底特律計劃成亞洲第三大出口國(3)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22日 15:08 《全球財經觀察》雜志 | |||||||||
中國競爭的憂患
2003年1月,東盟自由貿易區啟動,東南亞國家間的關稅大幅度降低了,隨著其內部貿易自由化的深入,泰國作為制造業中心的地位鞏固了下來,并被認為很有可能成為未來東盟統一市場的汽車生產和出口基地。但在亞洲乃至世界范圍里泰國汽車業有個強大的競爭對手中國。鑒于東南亞國家的生產成本高于中國,以及中國汽車市場的現實購買力快速增長,日本汽車企業近兩年來在亞洲市場的另一項調整是,加大進入中國市場的力度。韓國與歐洲的車界分析師指出,日本汽車在中國擴大產量不僅要滿足中國自身的需要,而且有更長遠的目標,即擴大汽車生產向其他國家出口。 日產投資7.47億美元與東風公司合資,計劃到2005年生產轎車和載貨車55萬輛;豐田與一汽集團確定了30萬~40萬輛汽車的計劃;本田在廣州追加投資,小汽車要增產5萬輛,向亞洲和歐洲出口。中國汽車和泰國汽車在國際市場上迎頭相撞的日子為期不遠了。隨著兩國制造業的興起,以美國市場為例,中國與泰國產品的競爭度逐年加劇,從1990年的42%漲到2002年的76%,其漲幅大于印尼、馬來西亞和菲律賓。這傾向不僅在貿易領域,也體現在日本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動向中。據日本財務省公布的對外直接投資實績顯示,2002年度對華投資與前一年相比增加了19.1%,而對東盟的總投資出現減少。國際協力銀行開發研究所11月發表的《2003年度海外直接投資調查征詢結果(第15次)》也清楚地表明,在東盟與中國之間,對外投資的制造業企業更多地把中國作為海外業務據點的趨勢正不斷加劇。而泰國比東盟各國幸運的是,泰國的制造業中心地位至少在東南亞是沒有挑戰的。雖然日本對東盟總投資在減少,但分配的方式卻利于泰國。 本田公司正調整其東南亞的生產基地。把印尼和菲律賓的生產線轉移到泰國; 2004年底之前,把印尼和菲律賓的City轎車生產線全部轉到泰國;然后再把另外3~4種轎車生產線也一并遷來。經過部署,本田在泰國的汽車產量從7萬輛上升到了12萬。這不是孤例,事實上日本所有的大汽車企業都進行了類似的調整。 東盟各國因此消瘦而泰國卻壯大了起來。 與其他國家相比,日本制造業對外投資尚有潛力。1993年,美國制造業的國外生產比例高于25%,德國的同類指標為20%左右,而日本不到8%,尚處于較低水平。這為今后日本擴大對東南亞的直接投資留有余地。照現在的態勢,這些可能新增的投資多半也會流入泰國。在今后三年日本有望開展業務的國家排名里,中國第一,第二名便是泰國,超出其所有的東南亞鄰國。 但在這項調查中,被調查企業認為有望進行中長期業務開拓的地區,中國占回答總數的93%,泰國則只有29%。作為一種大趨勢,日本企業對海外投資的重心由東盟向中國轉移今后還將持續下去。來自日本的直接投資為東盟各國的工業化起了巨大作用,正因為如此,其減少可能使該地區的經濟發展速度放慢。 而泰國作為制造業中心,其意義不僅不是脫離、而且首先在于東盟內部。世界汽車制造商的意圖,就是要以泰國作為向東南亞擴大市場的橋頭堡。所以東南亞國家同泰國的關系,現在主要不是競爭性的,而是前者市場對后者的支持。泰國雖然獨好,而東南亞自由貿易區整體形勢的不利,終究會影響到泰國自身。 [上一頁]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