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放松境外投資限制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21日 16:25 贏周刊 | |||||||||
□贏周刊見習記者 朱崢 在中國經濟強勢崛起的今天,商務部新規定應時且適時:各種所有制企業在境外投資享受同等待遇不僅強化了民營經濟的地位,還使外匯流回到國際經濟體系中,緩解了人民幣因對沖投機性“熱錢”大量涌入所造成的升值壓力。
——編者 距離7月1日《行政許可法》正式實施僅三個月之后,另一個根據《行政許可法》等相關條文而制定的新規定高調登場。10月1日,商務部正式頒布實施《關于境外投資開辦企業核準事項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過去一直令企業投資境外頭疼的行政審批手續和程序將被簡化,在目前中國尚未開放資本項目的情況下,商務部新規傳達出國家在資本輸出和資金外流方面政策松動的信號。 民營終于和國營在境外投資上享受同行待遇 隨著我國企業發展“走出去”戰略的推進,去年,商務部與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就減少審批、簡化手續和下放權限等境外投資審批工作在上海、山東、江蘇、浙江和廣東五省市進行簡化境外企業和機構審批手續改革試點。10月份新規定的頒布實施是商務部進一步簡政放權,在全國范圍內推廣試點經驗。 原外經貿部早在1997年頒布《關于設立境外貿易公司和貿易代表處的暫行規定》的通知(即第230號文件),對尋求海外投資的國內企業進行了多方面的審批規定。與原規定相比,商務部在新規定中明確指出國家支持和鼓勵有比較優勢的各種所有制企業赴境外投資開辦企業,各種所有制企業在境外投資享受同等待遇,使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在境外投資開辦企業的競爭中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 新規定對審批期限也作出了調整:商務部和省級商務主管部門收到申請材料后,對于申請材料不齊全的,應在5個工作日內一次告知企業申請人;省級商務主管部門自受理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作出是否予以核準的決定;如果要上報商務部核準,省級商務主管部門自受理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進行初審,同意后上報商務部,商務部自受理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作出是否予以核準的決定。 10月10日,商務部在其官方網站上發布將啟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投資批準證書》有關事項的通知,大力推行電子政務,實現境外投資批準證書網上發放。 為民營企業境外投資解咒 “過去,企業要投資一個項目,政府的行政審批手續就像給企業套了‘緊箍咒’,審批條條框框限制多,審批周期比較長,給企業帶來很多麻煩。”格蘭仕集團總裁助理趙為民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無奈地說。 盡管國家早已確立國內企業“走出去”的發展戰略,但是落實企業投資境外的支持政策并沒有完全到位。過去,重審批、輕管理是政府的一貫通病,導致不少投資機遇喪失,影響企業海外投資的積極性。“國內審批手續復雜、環節多、周期長,影響了企業的積極性。”潮州一家鞋業制造商、廣東永金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錫宏在采訪中也承認這一點。 按照“誰投資、誰決策、誰收益、誰承擔風險”的原則,規定國內企業境外投資開辦企業在經濟、技術上是否可行,由企業自行負責,《規定》同時極大地簡化了國內企業申報程序,申報材料由原來規定的10項減至5項,其中被企業認為“最不好辦”的可行性研究報告被取消審核。可行性研究報告審核的取消讓企業大為輕松。“企業投的都是自己的血汗錢,當然要經過慎重調查分析。”深圳市大正瑞地科技公司總經理林小華告訴記者。趙為民則形容:“就好像孩子長大了,父母沒必要方方面面管得太嚴。市場經濟的主體是企業,企業自己投資的項目,自己承擔風險,可不可行企業自己很可能比審批部門的人更清楚。” 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 在“走出去”戰略推動下,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尋求海外投資,中國資本正在給全球的投資地帶來經濟增長,創造大量就業機會。據上個月日內瓦舉行的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預測,2004年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五大對外直接投資來源地,從吸引外資大國成為資本輸出大國。商務部的此次新規出臺表明國家正在漸漸放松對國內企業境外投資在資本輸出和資金外流方面的限制。 國內企業申請境外投資企業時資金流出在用匯規模、換匯額度、外匯審查等方面沒有取消限制,仍受到國家外匯管理局的管制。18日,深圳市華融達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裁常虹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外匯儲備龐大,截至7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已達4830億美元,預計到年底外匯儲備總額將超過5000億美元,人民幣升值壓力仍需化解。未來平衡人民幣升值壓力的因素,除了繼續推動境內合格機構投資者(QDII)到海外資本市場進行投資,另外一個因素即是鼓勵和推動國內企業投資境外,使外匯流回到國際經濟體系中,緩解了人民幣因對沖投機性“熱錢”大量涌入所造成的升值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