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評論 > 中國超日本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 正文
中國已經是全球增長的主要推動力量,但人均年收入水平還與阿爾及利亞等國為伍,與頭號經濟體美國差距逾十倍,為龐大的人口基數和匱乏的資源所累
【中國企業家網】經過三十年的壯觀增長,中國終于超過日本,成為及美國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盡管這一里程碑的到來早屬意料之中,但仍引人注目地證明,中國的地位上升千真萬確,而世界也需要以新的眼光看待這個新興的經濟強國。星期一,東京消息,日本第二季度GDP約為1.28萬億美元,略低于中國的1.33萬億美元。日本經濟本季度增長僅為0.4%,遠低于預期,這一疲軟勢頭也預示著中國經濟將全年領先日本。
專家認為,此番取代日本,包括近年來連番超越德國、法國、英國,凸顯了中國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并且增強了中國最早在2030年取代美國成為頭號經濟體的預期。2009年,美國GDP約為14萬億美元。
對中國而言,這意味著該國每個地區的每個人都成為更有價值的貿易目標,而對經濟已經停滯十余年的日本來說,這一組數據則意味著政治和經濟實力的衰落。日本的亞軍頭銜已經保持了逾40年,甚至在上世紀80年代,一度出現日本經濟何時超過美國的傳言。
但當日本經濟發展成熟、人口迅速老齡化之際,中國正在經歷城市化陣痛,遠非發達水平。分析人士因此認為,這意味著中國的生活水平更低,改善空間也更大。就在五年前,中國的GDP還只有2.3萬億美元,是日本的一半。
中國的土地面積與美國相差無幾,但為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和資源匱乏所累。人均年收入更是與阿爾及利亞、阿爾巴尼亞這些國家不相上下,接近3600美元,而美國人均年收入達4.6萬美元。
中國已經是全球增長的主要推動力量。該國已經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施加了越來越大的影響力。前貨幣基金組織中國分部主管Eswar S. Prasad表示,“亞洲許多國家都依賴中國的發展,這對一個人均收入低的國家來說十分罕見。”
今年,盡管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中國經濟預期還是有望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長,連續三十年保持兩位數增長。
“這只是一個開始,”瑞信經濟學家王濤表示,“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還有巨大的增長空間,中國對俄羅斯、印度、澳大利亞和拉美等地區的商品價格影響也是巨大的。”
盡管如此,中國還是面臨嚴峻挑戰。經濟學家認為,中國經濟對出口和投資的依賴太大,還需繼續鼓勵內部消費。這也是中國正在努力做的事情。
中國大型國有銀行去年大規模提供變相貸款也再進來保受指摘。此外,中國與美國、歐盟的匯率之爭也在繼續。
無論如何,中國的快速增長表明,該國將繼續與美國、歐洲競爭自然資源,同時也為急于開拓市場的公司提供巨大機遇。
盡管目前中國的經濟規模還是美國的三分之一,但是去年中國超越美國成為乘用車的最大市場,還超越德國成為世界最大出口國。通用電氣、通用汽車、西門子等跨國公司也大力進軍中國市場。還有分析師表示,中國努力成為財政和經濟強國,大力推動國有企業走向世界的同時,還需在氣候變化和溫室氣體排放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中國已經計劃在2010年底將每單位經濟產出耗能減少到2006年的20%。
評估中國的影響力手段是復雜的。該國的人均經濟水平仍然較低,而政府則在刺激經濟、發展新項目和投資特定行業方面有更大發言權,彼得森研究所的拉迪教授認為,這一特點賦予中國不同尋常的力量,“中國已經是各種主要商品的主要定價者,而政府則可以在資源分配上更有作為,這是其他人均收入水平低的國家難以做到的。”
(編譯:杜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