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評論員 葉檀[微博]
擴大房產稅改革試點被列入2013年改革重點之一,今年擴大房產稅試點,勢在必行。
由于探討房產稅的背景是房價大漲,社會普遍的誤解是,房產稅是抑制房價的短期舉措,與限購沒有什么本質區別;房產稅是因為某些地方土地財政捉襟見肘,政府為了維持地方財力推出的與民爭利之舉。如果房產稅建立在這樣的錯誤認知的基礎上,在推進過程中會受到各方強烈的抵制,而土地財政擴張、土地出讓金大漲,會使地方政府失去推進房產稅改革的動力,房產稅將成為可有可無的擺設。
房產稅的目標必須清晰,推進房產稅并非抑制房價這樣的蠅頭小利,有兩個遠為重要的任務:一,建立地方財政來源的長久通道,逐步退出土地財政;二,建立正確的激勵機制,讓多購房者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從而逐步退出行政色彩濃厚的限購限價舉措。房產稅是立足于長遠、理順制度的基礎稅收。
賣地生財從根本上摧毀了合法合理的稅收體制,嚴重增加了中國的信用風險與金融風險。不要說有的城市已經無地可賣,就是有地可賣的城市也應該逐漸減少土地財政的重要,回歸稅收常態。
房價上漲較快、土地儲備較少的城市,政府推出房產稅的積極性較高,較有可能成為房產稅新的試點城市,但這并不意味著土地儲備較多的城市,就可以長期維持目前的土地財政,這對中國經濟的未來極端不利。只要房產稅試點地區取得成功,只要在各種不同類型的區域摸索出房產稅的征收辦法,大面積推廣的時候就會到來。
我國處于城鎮化的關鍵時刻,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幾十年,現行的戶籍制度將取得重大突破。以戶籍制度為牢,限制本國國民在其他地區購房是野蠻而不可持久的,一旦地方戶籍改革取得突破,限購政策也將成為無本之木。只有房產稅,能夠讓多占用社會資源、多購房者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政府何必管居民的資金是拿來買房、買地還是買車,每個人都有自由使用資金的權利,只要建立正確的稅收激勵機制,一切問題將迎刃而解,行政手段都可退出經濟舞臺。
現行的試點房產稅過于溫柔,導致稅收作用不如行政手段,無法收到嚴肅的政策應有的效果。
我國業已推出房產稅的兩個城市,效果不彰。存量不征,對以往購房者實行豁免政策,目的在于控制新增住房與高檔住宅部分。由于政府同時實行限購,學者無法量化房產稅減少房地產投資的效果。從筆者了解的個案來看,限購所起的作用大過房產稅,一些富裕的朋友希望在大城市購房,愿意支付目前較為溫柔的房產稅,卻迫于嚴格的限購舉措未能如愿。
上海房產稅征收范圍狹窄,本地戶籍新購且屬于家庭二套以上;外地戶籍新購住房,人均60平方米以上部分征收,初始按交易價格70%、以后按評估價征收,高于市場均價2倍稅率為0.6%,低于2倍的為0.4%。
房地產發達城市房產稅數量低到可笑的程度,房產稅收入與土地收入相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房價仍然居高不下。自2011年1月27日滬渝房產稅試點啟動,到去年第三季度,上海認定的應征房產稅住房4.8萬套,2011年,上海房產稅收入為22.1億元,完成預算的110.5%;2012年,上海房產稅24.6億元,完成預算的109.3%。需要強調,房產稅中包含商鋪、寫字樓,個人住宅只占極少一部分。看看京滬土地收入,2012年土地市場交易清淡,北京土地出讓金僅為647.92億元,今年截至5月22號,北京市土地出讓金高達617.89億元。上海市去年土地出讓金為875.78億元,今年截至5月22日,為432.34億元。
溫柔版房產稅起不到應有效果,缺乏博弈中突破重點、逐步推進的精髓。更要命的是,媒體披露杭州房產稅版本,仍未有大突破。
征收房產稅如果不能達到厘清現在稅費、收縮土地財政、建立正確的激勵機制減少限購的目標,哪怕只實現一點,房產稅未來堪憂。新的房產稅版本應該更加精準,更加明確而嚴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