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記者黃怡 實習生周世玲“有人說,歐美人居住的獨棟房子我們是沒有資格住的,這種想法相當糊涂,”上周六,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黨國英做客嶺南大講壇·公眾論壇,分享“農地產權改革與城鎮化模式選擇”話題。他建議改革土地制度,調整城市規劃思維,讓中國多數家庭擁有獨棟房。
“獨棟房屋帶來平和感、富足感”
黨國英說,中國城市平均人口密度不高,但是居住區的人口密度高。城市規劃一般將居住區面積占城市總面積的比例壓在25%以下。“人口密度越高,對人身心健康負面影響就越大”,黨國英說,人口密集造成人與人之間的緊張,對私密空間的壓榨。
黨國英認為,讓大部分中國家庭擁有獨棟房屋的社會意義重大。“擁有獨棟房屋并對房基地擁有所有權的情形下,人們更易建立財產主人的心態,同時產生平和感、富足感。如果中國70%的家庭擁有帶有一定面積院落的獨棟房屋,社會心態將有顯著不同”。
“多數家庭住獨棟房屋完全有可能”
黨國英說,幾乎全社會都認為,中國人多地少,所以在城市化過程中要集中居住,而且集中度要很高。但是仔細想一想,這是非常糊涂的。
“如果對獨棟房子的面積做限制,一個家庭用160平米來造房子,一畝地可以解決四戶人家。1億畝可以做4億戶。用1億畝來解決獨棟房子的問題,行不行呢?”
黨國英舉例說,一座城市原來的住宅區用地為25 .1%,調整為獨棟住宅區占30%,低密度樓房住宅區占地8%,加起來就是38%,可以讓多數中產家庭住上獨棟住宅。同時將公共機構用地從8.85%調整到5%,公共綠地從16.62%降低到8%。如此一來,獨棟住宅的綠地可以補充公共綠地的不足,完全可以不損害城市的綠化。黨國英說,自己曾拿這個想法與規劃專家印證,只要改革目前的土地制度,調整規劃思路,同時解決土地財政等問題,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