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的價值絕對不是讓每個患者都吃上最貴、最新的藥,而是使老百姓晚得病、少得病”
本報記者 王聰聰
眼下,不少年輕人自認為身體好,當身體有病痛時,總是想扛扛就過去了;還有一些人覺得去醫院太麻煩,就隨便找點藥吃。就這樣,“小毛病”日積月累扛成了大病。一些年輕人突發心臟病、腦梗甚至猝死的事件更讓人惋惜不已。
“年輕時忙工作,等退休了再管健康,是一種錯誤的人生設計!10月22日下午,著名心血管專家胡大一教授,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專訪時說,除了年輕人自己要主動防病,如何使老百姓晚得病、少得病也是醫院和醫生的責任。如果只是使用最先進的生物技術,針對疾病終末期進行治療,將會耗費巨大的醫療資源。解決問題的根本出路,是重視預防和康復,改變“前不防、后不管”的局面。
最大的危險是年輕人沒有風險意識
中國青年報:我國當前慢性病人數呈現怎樣的狀況?
胡大一:我國慢性非傳染疾病呈“井噴”趨勢。最主要的五大類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為,心血管病、腦卒中、糖尿病、癌癥和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每年,這五大類疾病導致的死亡人數占總死亡人數的80%。其中,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數占總數的40%。心血管疾病已成為我國人民健康的第一“殺手”。
慢性病發病致死年齡也在提前。比如,北京市在1984~1999年的15年間,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增加了50%,其中35~44歲男性心梗死亡率增加111%,F在更高,甚至一些中青年醫生也得了心肌梗死。
中國青年報:您認為是什么原因導致慢性病年輕化?
胡大一:有三大原因:首先是肥胖。很多青少年吃得多,愛吃肉,愛喝含糖、高熱量飲料,又沒有運動習慣,成了小胖子,這埋下了一生的禍根。第二,吸煙飲酒。發生心肌壞死的第一大因素就是吸煙。由于大量飲酒,很多人肝臟系統出現問題,甚至引發心房顫動或酒精性心肌病,導致心力衰竭,有人甚至“喝死”在酒桌上。第三,精神壓力大。人在高壓環境下成長,往往形成焦慮、驚恐、抑郁等不良情緒,加重心血管病和癌癥發生的風險。
中國青年報:現在不少年輕人每當身體有病痛,總是想扛扛就過去了。您怎么看?
胡大一:我覺得最大的危險是年輕人沒有風險意識,總覺得心血管病等都是老年人的事兒,離自己很遙遠,于是身體長期處在超支狀態。他們即使有了心臟病也沒察覺,甚至有的人得了心肌梗死還以為是胃有事兒,認為稍微歇歇,扛一扛就好了。這一扛,很可能就把救命最重要的時間錯過了。所以,年輕人千萬不要扛病,要留意身體上蛛絲馬跡的變化,及時就醫。
大家還要丟掉幻想,不能認為工作挺有成就,醫保也挺好,等有病時請最好的醫生看病就行了。年輕時忙工作,等退休了再管健康,是一種錯誤的人生設計。大概一半的冠心病患者,第一次感到不舒服時就會發生心肌梗死或猝死,最終致殘或喪命,根本就沒有機會接受治療。所以,年輕人要主動防病,從今天開始就對自己的健康負責。
中國青年報:您建議怎么預防?
胡大一:在我國,高血脂、吸煙、高血壓、糖尿病、肥胖,是導致冠心病和急性心肌梗死最重要的5個危險因素。控制好這些危險因素,可以大大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病和死亡風險。如果能做到以下7個方面,我想大多數人都能活到90歲以上:
第一,戒煙限酒。
第二,堅持運動。每天做30分鐘連續運動,比如快走、慢跑、游泳、打乒乓球、扭秧歌、跳舞、爬山。如果想節省時間,身體素質又特別好,可以每天做15分鐘劇烈運動,比如快跑。
第三,飲食健康。飯吃八分飽,多吃蔬菜水果和五谷雜糧,少吃精加工的米面,少喝甜飲料,少吃油炸食物。
這是3個生活行為,還有4個健康指標:在不吃藥的情況下,血壓保持在120-80mmHg以下;血糖空腹小于6毫摩爾/升;理想膽固醇小于5毫摩爾/升;腹圍女性小于二尺六,男性小于二尺八。
一位35歲的患者得了心肌梗死,無論手術怎么成功,都是悲劇和遺憾
中國青年報:您怎么看現在一些醫院輕預防、重治療?
胡大一:醫學的價值,絕對不是讓每個患者都吃上最貴、最新的藥,做最貴、最先進的手術,而是使老百姓晚得病、少得病,不斷延長健康生活壽命、提高生活質量。一位35歲的患者得了心肌梗死,無論手術怎么成功,都是悲劇和遺憾。這種悲劇和遺憾完全可以預防。從根本上為患者服務,找到最有效的疾病防治方法,才是醫學從業者最應該關注的問題。
中國青年報:在疾病預防上,醫院應該承擔起怎樣的責任?
胡大一:醫院要推進二次預防,就是怎么預防病人再次得病。因為得過心肌梗死的人出現猝死的情況,比沒得過的人可能更高。不少得了心肌梗死的患者,沒人指導他改變生活方式和調整藥物,沒人關注他得病以后的心理障礙,也沒人幫他回歸工作、回歸社會。醫院應該提供康復/二次預防服務,防止患者疾病復發,讓病人重新做回自己,活得跟正常人一樣。
中國青年報:您覺得醫生需要怎么做?
胡大一:想做一名好醫生,絕對不能只等著患者得病后來就診,必須要重視疾病預防知識的普及。醫生應該把每天的醫療實踐與疾病預防結合起來,既要開該開的藥、做該做的手術,又要勸病人改變生活方式,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康復醫療是目前醫療服務的短板
中國青年報:第七屆北京國際康復論壇的數據表明,我國目前需要各類康復專業人員超過50萬人,但從事相關工作的只有數萬人。為什么缺口這么大?
胡大一:衛生部副部長馬曉偉曾經特別強調,康復醫療是目前醫療服務的短板。我覺得心臟康復是短板的短板。我國長期以來對康復工作重視不夠,這是整個醫療體制的問題,現在醫療資源有限,大部分都投在了治療領域,所以一些地方出現了“前不防、后不管”的局面。有些醫院很功利,認為搞康復,反復住院少了,手術包括支架少了,醫院就不能營利和發展了。這種認識必須改變。做好康復,讓病人少復發、少住院,肯定節省醫療資源。
中國青年報:重視康復還有哪些好處?
胡大一:第一,總死亡率減少,讓病人活得更長、生活更有質量。如果能推行系統的心血管康復工作,每年因心血管疾病而喪生的患者數量將減少1/5。如果腦卒中患者能夠在發病后1年內,及時接受康復訓練,超過60%的患者可以實現日常活動自理。第二,明顯減少反復住院,節省病人醫療費用,醫生和病人能更多溝通,有利于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這是解決我國目前醫患關系緊張的一個重要機制?祻蛻蔀獒t療服務鏈必備的組成部分。
中國青年報:怎么保證康復成為醫療服務鏈的一環?
胡大一:首先要在衛生政策、醫保制度上做總體調整,F在如果有大病醫保,做支架馬上就可以報銷,心臟康復則沒納入醫保。第二要普及常識。目前我國的康復治療主要針對腦卒中、偏癱、智障等疾病,很多人認為四肢能夠自由活動、智力正常的心肌梗死患者根本不需要康復治療,這是不對的。買輛車尚且需要保修維護,現在不少人是花錢買支架不買“維護”,只等“大修”。政府、醫院、醫保付費方、病人都要轉變認識,看到社會需求,認識到康復是必須要做的事。
中國青年報:做康復要設立專門的機構嗎?
胡大一:我覺得可以有多種機制,可以成立專門的康復醫院,大中醫院可以設康復科或院中院,還可以在每個科室延展康復服務,比如心臟科增設心臟康復科。
現在康復醫療的形勢很好,北京小湯山療養院已經轉成康復醫院了,朝陽區很多二級醫院也將未來發展定位在康復上,很多民營資本也對康復有很大的興趣。我相信康復事業在未來10年會有巨大的發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