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棟
時下“用工荒”屢屢被提及,一個結果就是工人對工資收入的期待與現實形成落差。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個高收入,但決定工資水平高低的因素無外乎有兩:一是供求關系,二是創造的價值。而從長遠和根本上來看,決定一個人工資水平的關鍵因素還是其為企業、為社會創造的價值,供求關系的影響則比較短期化。然而,反觀我們現在的情況,人們更看重的是供求關系,而非一個人所創造之價值。比如,同樣一個工作崗位,同樣一個人來工作,去年的月工資可能是三千,今年其要價可能就要四千,甚至五千,但實際上其創造的價值并沒有太大改變,這真的可持續嗎?
短期內,一些企業為了留住員工,可能會提高工資水平,但未必能長久。筆者日前碰到過一個企業老板,他說自己剛剛將公司處理掉,轉而為別的企業打工,這么做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用工成本這幾年漲得厲害,實在讓人吃不消。據他介紹,這并非其一人之現象,周圍有不少朋友都是如此。從這個角度講,如果工資持續上漲而所創造的價值沒有得到相應的增加,那么很多企業不堪重負而關門是肯定的,而企業關門則意味著有些人會失去工作。短期來看,一些企業關門還不至于對勞動力市場產生很大的影響,但等到企業關門增多達到一定的臨界點,其影響就會顯現出來。屆時,所謂的勞動力供不應求的局面將會扭轉。工資下降也將必然發生。鄰國日本曾活生生地上演過這一幕。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企業都把招聘會開到機場,用工價格就像火爆時的樓市一樣,頻繁跳價。但這并沒有一直持續下去,薪資水平一段時間之后開始下降。
另外,經濟學中有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如果工資水平的增長超過生產力水平的增長,其結果只有一個:通貨膨脹。道理很簡單,工資水平增長超越生產力水平增長的實質就是工資收入增長超過了財富創造的增長,而工資收入都是以貨幣來計算的,貨幣增幅超過財富增幅,物價自然上漲。從這個意義上講,當漲工資帶來通貨膨脹,其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以前,勞動所得在我國國民所得中所占的比例不高,因此勞動所得增長稍微快一點屬于補償性增長,這是需要的,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地區的最低工資標準增長幅度快于當地經濟增長速度的原因。但這不應成為所有人期望自己收入過高增長、年年大跳價的理由。要提高收入,用工荒不是漫天要價的借口,而是要著眼于提高自己創造的價值,這才是實在的。同時,就政府而言,應該消除收入分配中的扭曲因素,更加關注公平,直白而言就是要將以房價為代表的生活成本調控到合理水平,這對于很多人而言實際上也是一種收入增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