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本報報道,錦湖輪胎被央視“315晚會”曝光后,在深圳遲遲不實施召回,而拖了整整一個月之后的召回卻又是“羞答答”,不僅車主沒有接到免費檢測或更換通知,而且到店檢測的車主還遭遇了眾多限制。
此前,已有許多媒體質疑錦湖輪胎召回缺乏誠意,各地許多車主都遭遇了與深圳車主相同的經歷。我們不禁要問,錦湖輪胎你的誠意在哪里?錦湖輪胎你的社會責任感在哪里?
輪胎作為一種特殊商品,它不僅僅是汽車的主要配件,更是事關乘員安全的關鍵部件。錦湖輪胎作為國際十大輪胎生產商不可能不知道劣質輪胎對乘員安全的危害。遺憾的是錦湖輪胎在劣質輪胎處理問題上一錯再錯。先對承諾的召回遲遲沒有實際行動,對消費者的生命安全嚴重不負責,讓購買使用錦湖輪胎的消費者不僅在物質上遭遇損失,在精神上背負了巨大的壓力。這種漠視消費者權益的行為,顯然不是一個國際品牌企業負責任的做法。
其次,讓消費者心寒的是,錦湖輪胎在媒體的一再質疑下公布的召回批次不僅少得可憐,而且甚至連告知義務都沒有盡到,而要車主自己判斷是不是該去檢測。或許,在錦湖輪胎看來自己在輪胎中加入返煉膠就沒有錯,召回問題輪胎對消費者已經是天大的“恩賜”了,你想來就來不來就拉倒。但錦湖輪胎應該知道召回是一種國家對缺陷產品管理的強制行為。既然監管部門已經認定你的產品存在問題,就應該查清楚問題產品的去向,主動積極地聯系消費者,盡快為消費者消除安全隱患。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羞答答,避重就輕。更何況錦湖輪胎出現的問題,并不是工藝技術所致,而是存在人為故意。因此,我們建議監管部門應該對錦湖輪胎的召回進行監督,并對其違規行為進行重罰。
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錦湖輪胎對召回設置了眾多門檻,明顯有“假召回,真推卸”之嫌。從媒體報道我們可以發現,錦湖對這批召回的輪胎并不是100%更換,只有剩余花紋深度在1.6毫米以上才可以免費更換,對少于1.6毫米要收取一定費用才能“免費”更換。當然,錦湖的折騰還不止于此,即使是符合條件的用戶,也大部分會吃閉門羹,往往還要等上一個月。或許錦湖方面對這一個月的等待有種種“合理解釋”,但這些“合理解釋”的背后卻是消費者要再以一個月的安全風險為代價,我們不知道錦湖輪胎一直宣傳的社會責任究竟體現在哪里?
市場經濟從根本上來說就是一場消費者與生產者的博弈過程,不過在大部分的市場,博弈雙方所擁有的信息是不對稱的。錦湖輪胎正是利用這種不對稱的信息,大量超標使用返煉膠以次充好。本來央視的曝光讓消費者得到了充分的信息,事實上也給了錦湖輪胎一個改正錯誤的機會,不過,到今天為止我們依然沒有看到錦湖輪胎拿出正確的態度來對付“問題輪胎事件″,而是企圖繼續利用不對稱的信息和市場地位,用消極不負責的態度來應付消費者。我們要提醒錦湖輪胎的是,在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中,你折騰消費者,消費者也自然會用腳去投票,一個不遵守市場游戲規則的企業最終是會被市場所拋棄。
當然,對時至今日依舊不認錯的錦湖輪胎,對現在仍然在漠視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錦湖輪胎,我們也應該進行反思,是誰給了錦湖輪胎這樣的底氣?對所謂的國際巨頭我們是不是應該少些迷信,多些理性與監管?我們的制度與法規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是不是已經完全到位了?我們是不是應該讓違法者付出更大的違法成本,而不是一場不痛不癢的召回就輕易過關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