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整改、重建中國在商業賄賂方面的合規體系;增強案件執法的力度和透明度
【財新網】(記者 汪蘇 23日發自北京) 近日,總部位于紐約的美容產品公司雅芳(Avon Products Inc。)在一次內部的賄賂調查中將三名中國區高管停職,其過錯包括為與雅芳業務相關的中國政府官員出錢,赴法國、紐約、加拿大及夏威夷旅游。2004年以來, 西門子、CCR、朗訊等商業巨頭不時爆出在中國的行賄案件,受賄方中不乏中移動、中石油等大企業的高管。
4月22日,由財新傳媒與第一財經傳媒聯合打造的《首席評論》節目對此進行探討:跨國公司在華行賄原因何在?這種現象該如何有效規制?
商務部研究院跨國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志樂認為,這個問題不是一個系統性問題,有很大一部分是當地雇員的行為。在關注的12家公司案例里面,有10家是跨國公司總部自我揭發出來的。跨國公司在中國面臨一個很大的挑戰:你是入鄉隨俗還是堅持你的合規底線。
針對在一些案件中,只有行賄遭處理,而受賄方卻不了了之的情況,中國政法大學破產法與企業重組研究中心主任李曙光認為,由于文化習俗和法律制度的不同,中國和歐美國家對于賄賂的理解不同。比如說,請吃飯、旅游,在中國看來可能不是很大的問題,而歐美一些國家的規定較嚴。
王志樂認為,要規范商業賄賂,需要整改、重建這方面的合規體系。目前,中國反商業賄賂的法規分散在若干個法律法規里,執法的時候不一樣。
李曙光對此表示,很多對于國有企業的受賄行賄,我們都是采取對待干部的“雙規”這樣的方式,有一些如果涉及到刑法,按照刑法執行,有的涉及到經濟交易,按照經濟交易相關法規執行。
他同時認為,應該使受賄行賄金額標準的制定更加清晰、有操作性,并增強這類案件的執行力,使法律法規發揮威懾力。“這些案件出來一個中方受賄的,把這個案例弄出來,大家就一起效尤了。”
對此,王志樂表示,第一階段可以做的是增強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