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評論員 歐陽覓劍
近日,有多家媒體報道,在山東、河北、青海等的多個地方,有一些奶農倒奶、賣牛甚至殺牛。這里有一個例子:一位奶農每天生產原奶1.2噸左右,乳品企業只收購其中的80%,其余幾百斤由奶農自己處理。奶農廉價賣出一部分給養豬戶,再用一部分喂養自家的牛,剩下一兩百斤只能倒到田里。2014年下半年以來,原奶收購價格一直下降,奶農還有一部分原奶賣不出去,而養殖成本不降反升,他們經營困難,開始賣牛以減少虧損,而牛價又是一跌再跌。
奶農為什么會陷入當前的困境?從媒體的報道來看,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受到進口奶源的沖擊。2014年,國際市場奶粉價格由于需求減少而下跌,乳品企業增加了進口,對國內奶源的需求相應減少。2014年1-11月,進口奶粉同比增長了35.2%。這幾年,奶粉進口增長率一直比較高。二是被乳品企業自建替代。很多乳品企業自建牧場,一些企業甚至在海外建了牧場,向奶農收購的數量相應減少。這兩方面的變化對奶農的影響是長期性的。中國與新西蘭的自貿協定已經生效,與澳大利亞的自貿協定談判也已實質性結束,從這兩個國家進口的奶粉數量還將繼續增長。乳品企業自建牧場可以穩定奶源,也不是暫時性的。
但這兩方面的影響不是決定性的。雖然這雙重壓力會使奶農的經營變得更困難,而且會使部分奶農退出這個行業,但多數奶農仍然會有生存的空間。雖然進口奶粉連年高增長,但2014年1-11月,進口乳品也只有188萬噸,而2013年國內牛奶產量為3531萬噸,進口乳品占國內市場的份額還比較小,今后國內市場仍將以國內奶源為主。乳品企業自建牧場和大型養殖場占國內奶源的比例會越來越高,但中小養殖場也有自己的優勢,例如更加靈活、成本更低,不可能完全被乳企自建牧場和大型養殖場取代。
奶農陷入當前的困境,還有周期性的原因。由于受到2013年牛奶價格上漲的刺激,2014年上半年,奶農增加了牛奶數量、擴大了產能,結果到2014年下半年就開始出現過剩,銷售困難,價格下降。這種產量和價格的周期性現象在農產品中很常見,例如頗受關注的“豬周期”。
奶農的困境既有長期性的原因,也有周期性的原因。應對這兩種原因的措施是不一樣的,應對長期性的變化,辦法是幫助奶農退出,由大型養殖場來接手;應對周期性的變化,則是幫助奶農繼續生產,渡過當前的難關,以迎來周期性的好轉。我們認為,奶農當前的困境以周期性原因為主,長期性原因為輔,中小養殖場仍將是今后國內奶源供應的重要力量,那么,奶農數量可以適度減少,但多數奶農應該得到幫助以繼續生產。乳企應幫助奶農渡過難關,適度提高收購數量和價格,使產能不至于下降得太厲害,影響以后的供應。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