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1月11日電(記者 任沁沁 烏夢達 曹國廠)據媒體報道,北京西城區檢察院日前通報的一起特大、復雜案件中,一名國企高管幕后操縱空殼公司吞進400萬元國企股權,導致上億元國有資產流失。
這是今年以來涉及國企高管的案件之一。其他大案還包括,中國農業銀行原副行長楊琨嚴重違紀違法被開除黨籍和公職,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副總經理王永春、集團公司副總經理李華林等被列入調查,曾任中石油董事長的國資委主任蔣潔敏涉嫌嚴重違紀被免職,等等。
一批國企內部的“蒼蠅、老虎”在短時間內一一落馬,反映中共對這一問題的高度重視和對癥下藥,也暴露出部分國企一把手權力過于集中、監管存在漏洞的問題,并警示國企改革之迫切。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教授指出,近年來不時曝光出來的消極腐敗、奢侈浪費等現象,反映出一些國有企業缺乏有效制約、企業機制不健全等問題,個別人等借此攫取了屬于全民的財產。
分析人士認為,有的國企出現巨貪“老虎”,首要問題是企業權力運營結構存在問題。
“無論是中石油的腐敗案還是廣東移動[微博]等一把手的腐敗,都反映出一些國企高管缺乏有效的監督。”深圳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肖俊分析,國企本身有產出和利潤的壓力,如果要提高企業的決策效率,必然會需要一定程度上的決策集權,相比政府官員,企業領導的自由裁量范圍顯然更大,如果自由裁量缺乏有效監管,就容易出現權力尋租的情況。
由于部分國企內部決策權相對集中,企業內部對主要領導人的制約較少,容易讓集體決策變成個人的獨斷。
此前不久,廣東移動總經理徐龍因為涉嫌違法違紀被調查。廣東移動是中國移動[微博]最大的子公司,2012年營業額高達870億元人民幣,占中國移動總利潤的1/7。
“部分已查出的國企高管的腐敗形式比較多樣化,除了傳統的尋租,還有利用關聯交易、福利腐敗、利益輸送等等多種形式,往往涉及金額驚人,監督難度也很大。”肖俊表示。
分析人士指出,事實上,反腐從一個側面表明了中國國企改革的必要性。在中共最高決策層已經敲定必須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的大前提下,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必然要直面國有企業的根本出路和發展命運問題。
北大國發院中國宏觀經濟中心主任盧峰認為,國企改革作為市場化改革的重要方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環節之一。
長期以來,國有企業既是經濟主體,又身具一定行政級別。國企在參與市場競爭中比民營企業多了不少優勢,使其也積存了一些頑疾。
盧峰提出,要實現資源有效配置,應該讓國企和民企在更多領域平等參與市場競爭,打破壟斷,“這也有助于清除滋生腐敗的土壤”。
肖俊表示,在一些國企腐敗案件中,高管存在的過度集權、缺乏約束等問題,迫切呼喚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推進企業信息公開、政企分離。
目前,國企已普遍建立了人事、財務、審計等制度,但肖俊認為“一些制度仍然停留在紙面上”。他指出,真正的現代企業制度,必須讓市場而非行政對企業進行管理。“這是未來改革的重要方向”。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9月6日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營造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共同承擔社會責任的環境,盡快在金融、石油、電力、鐵路、電信、資源開發、公用事業等領域向民間資本推出一批符合產業導向、有利于轉型升級的項目,形成示范帶動效應,并在推進結構改革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李克強9月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稱,“我們已經并將進一步通過簡政放權,推進結構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分析人士稱,從經濟發展的規律看,只有讓民營企業與國企在更多重要領域展開競爭,才能更有效地推動經濟轉型與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