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專家:經濟增長不愿也無力再追求高速度

2013年11月09日 10:54  財經國家周刊 

  第三季度宏觀經濟數據的出爐再度引發市場的猜測:增長與改革這兩個命題,誰將主導未來的經濟政策?

  十八屆三中全會的主題是“全面深化改革”,在近一段時間,“改革”顯然被認為是接下來一段時期的關鍵詞。

  但穩增長依然是各級政府的重任,對地方政府來說尤其如此。臨近年末,河南掀起“穩增長調結構百日攻堅戰”;湖南、陜西等地方政府通過下發文件或者召開會議,要求“全力以赴穩增長守底線”。利用財政結余資金加大投資、上項目仍然是主要手段。

  地方政府很看中“經濟增長底線”概念。一般認為,衡量“底線”有兩個關鍵數據指標,一是經濟增長率,一是就業水平。

  按“十二五”規劃、中央政府工作報告等官方文件及分析人士的普遍看法,全國目前能承受的經濟增長底線在7%至7.5%之間。第三季度統計數據顯示,GDP(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7.8%,繼第二季度回落后又重新上升。10月份,官方PMI(采購經理人指數)也較為樂觀,連續4個月回升至51.4%,創18個月以來的新高。

  雖然GDP進入中速增長區間,失業率卻并未明顯上升。人社部數據顯示,第三季度末全國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04%,是連續三年保持在4.1%后的第一次下降。

  國家統計局認為,單位GDP 創造的增量與前幾年相比明顯提高,服務業比重提升從而增加了就業崗位,中國15-60歲勞動力資源絕對量從2012年起開始步入下行區間,是經濟增速下降而失業率沒有大幅度變化的主要原因。

  整體無憂,但就業率中的結構性問題仍不容忽視。比如,相比之下,大中專畢業生調查失業率比較高。

  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經濟結構的失衡,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在日后更長的時間里,就業的穩定性可能將從依托于總量增速,逐步轉變為依托于結構改革的進程,這也更加反映了改革的緊迫性。

  對于未來的經濟政策將如何安排,國家統計局一位人士對記者表示,當前的宏觀政策導向,比以往的預期更加明確,“有宏觀政策調控區間和相應的政策儲備”。

  多位專家表示,目前,有一些對短期增長與長期改革都不利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應該成為經濟政策的發力重點。

  首先,是資金配置扭曲。大量的信貸等資金配置到房地產、政府隱性擔保的基礎設施領域,導致資金價格不斷攀升,擠出實體經濟、尤其是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

  其次是房地產市場出現分化。三四線城市現在供給大于需求,同時土地供給寬松,過度炒作的城市房價已經開始下降,一些地方的房地產泡沫破滅跡象開始出現。

  第三是產能過剩持續嚴重。記者了解到,國家統計局最近做了一個41萬家的企業調查,其中25萬家是大中型企業,調查發現,目前市場仍處在去庫存化過程中。

  這一態勢也得到了數據的印證。在10月份的PMI分項指標中,原材料庫存指數為48.6%,產成品庫存指數比上月下降1.8個百分點至45.6%,都位于臨界點以下。因此,在GDP與PMI數據整體向好的情況下,依然有一些政府人士與專家對未來經濟增長表示不同程度的憂慮。

  在“底線思維”下,未來的財政和貨幣政策預期將保持穩定。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中國一直都執行積極的財政政策,目前經濟在相對比較低的水平波動,退出積極的財政政策可能會使經濟增長掉到底線之下;貨幣政策仍為穩健或者說中性,央行調控的初衷似乎是有所收緊,但實際的結果是達到中性。

  中信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褚建芳預測,2014年的宏觀經濟政策和今年相比,應該不會出現太大變化。

  多位專家表示,基于目前經濟運行的現狀,未來的經濟政策將在增長與改革兩個目標之間平衡,經濟增長不愿也無力再追求高速度,改革則會選擇穩步推進。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關閉

相關專題

猜你喜歡

看過本文的人還看過

  • 新聞山西省委附近爆炸案告破嫌犯被抓
  • 體育MVP榜:詹姆斯榜首 CBA廣東53分勝四川
  • 娛樂張學友否認戀女助理:純粹是工作情誼
  • 財經專家:每年延遲退休數月對個人影響不大
  • 科技Twitter紐交所上市首日漲73%
  • 博客薄瓜瓜最艱難一年是如何度過的(圖)
  • 讀書機長揭秘:毛主席最后一次神秘飛行
  • 教育土豪媽20萬替女兒請家教 新浪教育盛典
  • 謝百三:改革后為何貧富差距這么大
  • 曹鳳岐:新股發行制度改革方向及路徑
  • 洪平凡:歐美央行的堂吉柯德精神
  • 馬光遠:作秀式調控是房地產紊亂之源
  • 陳永昌:中國養老面臨五個獨特問題
  • 徐斌:本周末決定中國未來十年命運
  • 端宏斌:一篇文章搞懂中國的房價
  • 張捷:美聯儲QE政策前景及影響分析
  • 劉杉:促改革將替代穩增長
  • 華生:土地制度改革六大認識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