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中國世貿組織研究會常務理事周世儉:
立足于“打”就能贏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王紅茹|北京報道
1982年,擔任中國駐美國大使館商務處秘書時,他就開始跟洋人打反傾銷官司;1997年1月至2003年8月,擔任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副會長期間,他專職跟歐美打官司。
跟洋人打了30多年交道,他在歐美大名鼎鼎,洋人稱其為中國“反傾銷第一人”。
他就是中國世貿組織研究會常務理事、清華大學中美關系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
“我是把他們看透了。”6月10日,周世儉接受《中國經濟周刊》專訪,暢談中國如何應對歐盟光伏產品雙反。
對歐盟不能僅限于“談”
《中國經濟周刊》:在歐盟宣布對華光伏產品雙反的同時,我國也宣布對歐盟葡萄酒進行雙反調查。但商務部否認這是中方的強硬回擊。對此,您怎么看?
周世儉:商務部對進口葡萄酒進行雙反調查的這個舉措,在我看來就是報復性措施;但是官方不這么說,就是想給歐洲留個臺階下。
《中國經濟周刊》:我國對歐盟的葡萄酒進行雙反調查,這個做法有效嗎?
周世儉:有效,但還不夠。我一貫主張,我們應該采取“以打促談”的政策,不能只把希望寄托在“談”上。我們要立足于“打”,以“打”求和。
葡萄酒打的正好是法國、意大利等4個力挺制裁我們的國家,主要是法國,而葡萄酒是法國的支柱產業,為法國人提供了75000份工作,中國從歐洲進口的葡萄酒60%來自法國。這次我國針對葡萄酒的雙反調查絕對是正確的,恰恰集中打到了法國身上。
《中國經濟周刊》:據您了解,目前官方持什么樣的態度?
周世儉:現在官方的意見是用“打”來配合“談”,還沒有下決心堅決去“打”。以我個人幾十年的談判經驗來看,必須以“打”促談。現在商務部相關人士還在跟歐盟進行談判,希望在8月6日之前能達成協議。我認為光寄希望于“談”,兇多吉少。
年底終裁,投票出現平局就是我們輸
《中國經濟周刊》:臨時反傾銷稅在國際上普遍存在嗎?我們該如何理解歐盟這一舉措?
周世儉:臨時反傾銷稅的確切名稱叫保證金。這個保證金其實不是讓中國企業交,而是要征歐洲當地進口商的稅。之所以叫保證金,因為按照法律規定,年底的最終裁決才算數,初裁就是交保證金。到最后終裁,如果不是反傾銷,之前所交的保證金就要退還給進口商;如果終裁結果是反傾銷,而終裁比例比保證金幅度低,多退少補。比如終裁比例是9%,那多交的兩個點要退還給進口商。如果終裁比例是15%,差額的這部分就得補交。雖然不是中國企業交稅,但是所起的作用是一樣的。歐洲人一看征稅了,要是能買別的國家的光伏產品就不買中國的了,這樣我們的光伏產品就出不去了,工廠就要關門,工人就要下崗、失業。其實,從6月6日初裁那天起,就已經起到了阻擋我國的光伏產品進入歐洲的作用了。
《中國經濟周刊》:為什么還有這兩個月的期限?
周世儉:之所以要延長兩個月,就是歐盟要拿這個作為一個討價還價的底牌,逼著中國機電商會讓步。同時,這兩個月也是在我國強大的壓力下做出的讓步,稅率從47.6%壓到了11.8%,尤其是李克強總理親自出面施加壓力的結果。
《中國經濟周刊》:根據歐盟反傾銷調查程序,歐盟委員會年底的投票至關重要,這里面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項?
周世儉:反傾銷最后的關鍵是年底的終裁,終裁之前27個國家代表要投票,投票是一針見血的。目前看,27個國家中14個國家反對就能起到作用。據我所知,現在商務部也讓各個駐歐洲使館的人員在做工作,但工作一定要做扎實,一定得要他們有明確表態。需要注意的是,在7月1日之后,克羅地亞加入了歐盟成員國,這樣就變成28個國家了,到時就得有15個國家明確表示反對才管用,14:14都不行。歐盟實行的是一國一票制、簡單多數通過的方式,即棄權視為同意采取反傾銷措施。這一點包括美國的反傾銷法跟歐盟都是一樣,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有6個委員,當出現3:3平局的時候,我們認為是達成平局,但是美國法律規定外國企業敗訴。這里面沒有道理可講。這也提醒我們要多長個心眼。
歐洲沒能力、沒資格和我們打貿易戰
《中國經濟周刊》:這一次由歐盟對華光伏產品雙反引發的貿易摩擦,您能否預測一下最終的結果?
周世儉:只要中國政府肯立足于“打”就能贏。就怕有些人一直抱著“談”的想法,即便是跟他們談,也一定要在“打”的基礎上去談。我認為葡萄酒這一招還不夠狠。我們手里的牌有的是,比如汽車、手機,再加上空客,這幾個哪一項都是幾百億的金額。真要動這個,我認為我們就勝了。
其實,以“打”取勝的案例有不少,比如1983年,美國單邊限制了我國的紡織服裝進口,當時的領導人是鄧小平,他當時就拍了桌子,說停止購買美國的糧食,結果芝加哥谷物交易所的糧食價格暴跌。我當時在美國大使館,負責東美農產品的貿易,當時的美國小麥協會會長威爾遜、大豆協會會長理查德都來找我,我說你們要是解決了對我們紡織服裝的限制,我們才有錢購買你們過剩的糧食。當時我國對美國紡織品的出口占1/3,我要求他們回去做工作,結果他們回去后就給農場主寫信,讓農場主給各州的議員寫信,最后是各州的議員一起都進行反對。在內外壓力下,美國向中國讓步,允許中國的紡織品每年進口增長4個點。幾十年前中國跟美國打的紡織服裝貿易戰,就是這么打贏的。
還有1995、1996年的知識產權談判,當時的美國代表揚言要制裁中國。我國代表說你制裁我就報復你,然后召集我們開會。怎么報復?首先就拿美國的農產品開刀。這一招立竿見影。美國是最務實的民族,馬上跟我們達成了協議。
光伏這件事我們也要搞對等報復,歐盟制裁我國的光伏產業超過200億美元,這是全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反傾銷案。我們打他的葡萄酒才10多億美元,根本不對等,所以必須加碼打痛他們,他們才能老實。
《中國經濟周刊》:在您看來,這次的貿易摩擦會否引起貿易戰?
周世儉:應該不會,即便有貿易戰,我們也不怕。現在歐洲經濟這么差,沒有能力、也沒有資格跟我們打貿易戰。
《中國經濟周刊》:基于目前光伏產業的現狀,您是否看好中國光伏企業的未來?
周世儉:我看好。國家改變政策了。而且國家現在之所以這么重視光伏產業,主要是這個案子的金額確實太大了。光伏產業,國家一定要扶植,而且要充分利用歐洲多數企業。據說歐洲有450多家企業都站出來反對,因為我國生產的太陽能電池板的多晶硅是從歐洲進口的,現在竟然不允許我國出口太陽能電池板了,那我們也不買歐洲的多晶硅了,這樣歐洲生產多晶硅的工廠就要關門。就是要告訴歐盟,如果制裁中國的光伏產業,結果是雙輸,中國得不到便宜,歐洲也得不到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