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高榮
4月20日,四川蘆山縣發生7.0級地震。其后民間參與地震救援、向受災地區捐款捐物的熱情高漲,但中國紅十字會再一次陷入信任危機。先是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在其官方微博上發出的募捐倡議遭到網友滿屏“滾”的回復,之后有網絡媒體爆出中國紅十字會要求臺灣地區的紅十字會交“買路錢”才能進災區的不實消息。4月21日,不少媒體將中國紅十字總會主管的中國紅十字基金會與民間公益組織壹基金做對比,刊發報道稱,截至4月20日晚,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收到的捐款僅為14萬余元,而壹基金達到了2240萬元,前者僅為后者的一百六十分之一。這使中國紅十字會陷入極為尷尬的境地。
到目前為止,紅十字會在此次賑災過程中并沒有實質性的丑聞出現。但從輿論看,紅十字會的確遭遇了不利局面。可以說,這是“后郭美美時代”的紅十字會未能有效重建信任和民間慈善迅猛發展共同作用的結果。
毋庸置疑,紅十字會需改革其現有體制和制度,也需進一步加強公開透明和公共傳播上的專業能力。事實上,紅十字會在“郭美美事件”后也開展了積極嘗試,但無論推動信息公開、建立社會監督委員會,還是引入國際紅十字會評估體系,多項改革措施都未能有效重建其公眾信任。中國紅十字會系統似乎進入了“無論做與不做,無論做得對還是錯,做得好還是不好,都將飽受公眾的質疑”的不利境地,其公眾信任的重建任重道遠。
的確,在重建公眾信任方面,紅十字會能做的有很多。比如可與壹基金等民間公益組織在救助過程中形成鏈條,各司其職;可通過引入民間慈善加強自身公信力。在此次蘆山地震救災中,中國紅十字會協助微博名人李承鵬進入災區便是一個好的嘗試。
但僅依靠提高透明度仍無法重建公信力。當前階段只有加強公眾的參與感,才能有效重建信任。公眾參與感提升的一個有效途徑,就是將具有社會影響力和資源動員能力的社會名流納入到紅十字會的募款過程以及項目和管理中來,通過他們,將紅十字會的價值及專業性等傳遞給普通公眾。同時,還要考慮如何設計有影響力的項目,加強公眾的參與感。
我們也需要看到,部分網絡輿論對紅十字會窮追猛打背后隱藏著非理性,這會對公益行業產生破壞。現代慈善發展需要理性與寬容,其中包括對捐贈者寬容、對慈善組織寬容、對慈善行為寬容。寬容并非指坐視丑聞一再發生,而是需要辯證看問題。當美國聯合勸募會這家“百年慈善老店”挪用善款、英國廣播公司(BBC)私吞善款10萬英鎊之類丑聞發生時,西方公眾并未將這些慈善組織一棒子打死,而是理性看待這些慈善組織,在肯定其功勞的同時,對其丑聞予以批評。這才是一個成熟的慈善生態和慈善文化所需要的。
對紅十字會而言,我們需看到其成就。這不僅是對該機構的某種肯定,更重要的是對那些參與紅十字救助事業(如各種獻血活動、街頭募捐活動)的紅十字志愿者的肯定,是對那些工作在一線的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肯定。
此外,對紅十字會的理性看待也是為新興民間慈善組織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因為誰都無法保證這些目前具有較高公信力的慈善組織未來是否會出現丑聞。如果出現問題時,我們仍以對待紅十字會的方式來對待它們,則整個行業只能處在一種不斷建設與摧毀的循環中,而無法如歐美等國家那樣,讓慈善行業有一個良性的發展環境。
對紅十字會的包容其實也是慈善的本意。慈善宣揚的是行善而不是作惡,慈善是對社會的建設性推動而不是破壞性重構。這種理念也需要惠及慈善組織本身。中國當前不缺善心,故而對善心的引導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在微博等新媒體快速發展的時代更是如此。從某種程度上說,今天對紅十字會的寬容,也是未來對每一位捐贈者乃至社會良性發展的保護。
(作者系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研究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