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補充
盡管茅臺高層紛紛出聲鳴冤叫屈,茅臺酒卷入塑化劑疑云卻越來越深。身為很少喝白酒、喝白酒也喝不起茅臺的旁觀者,我也能感受這場面的荒誕和詭異——而且,一想起塑化劑的身敗名裂,緣起有臺灣廠商用它做“起云劑”的替身。云卷云舒,如此直觀,實在是富有戲劇性。
繼前幾日拋出“陰謀論”后,茅臺高層在新一輪申辯中拉來了整個行業墊背:“把一個不是問題的問題,利用和放大為食品安全問題,制造公眾恐慌,打擊白酒行業,損害投資者利益,從中牟利。”而有“茅臺靈魂”之稱的另一位高層說“瘋子才給白酒添塑化劑”。額外的幫腔聲中,居然出現了一位北大教授聲稱“含塑(化劑)不表示危害人體”這樣荒謬絕倫的論調。
任何人和組織、企業或產品,遭遇公眾和輿論質疑,站出來自辯是其理所當然的權利,有人幫忙澄清也并無不妥。但是,越辯越糊涂,越幫越忙恐怕就不大好看了。比如上面引述的那些話,顯然應當歸類自誤自污。試問,塑化劑有毒既然是公認的常識,那么,茅臺酒塑化劑超標疑云,怎么能說“不是問題的問題”呢?有網友用“白癡才給牛奶添加三聚氰胺”來回應“瘋子才給白酒添加塑化劑”,可謂一針見血。至于含塑化劑“不表示危害人體”的論調,除了自曝其愚癡之外,有討論的余地么?
茅臺方面在應付危機過程中,前后矛盾的應對,以及回避質疑的做法,也是讓事態更加疑云密布的根由。事發之初,董事長稱茅臺不會就塑化劑送檢,稍后卻公布了三份送檢報告,對關于“不同批次”的質疑也置之不理——而坊間流傳:白酒業送檢產品都是特制而無添這加那的,與進入流通領域的產品不一樣。茅臺高層高舉著“國酒”名頭和千年的白酒歷史為擋箭牌,卻沒有出示一件讓人信服的證據,曝光陰謀論所指的內幕,剖析塑化劑何以不是問題,證明只有瘋子才加塑化劑……他們真沒聽說過事實勝于雄辯的說法么?茅臺酒身陷塑化劑疑云,證明了名氣大不僅是雙刃劍,也是可以掩護對手的煙幕彈。其實,挑起茅臺酒塑化劑事端的一方,也承受著企圖操縱股票獲利的質疑——是一個股市上的資本玩家——但在茅臺濁浪洶涌的盛名之下,這個叫“水晶皇”的股市弄潮兒根本就引不起公眾的關注。如果這真是中國極不正常的股市上,一次螞蟻斗大象的資本角力,考慮到喝得起茅臺的人是少數,也許還不如持有茅臺股票的人多,那么,雖然稱之為“狗咬狗一嘴毛”有點兒不禮貌,但這事局限在飲酒安全上,恐怕還真是與多數人無關。
而在飲酒安全之外,此事倒是有助公眾了解資本的貪婪和膽大妄為。為了便于理解,不妨從馬克思《資本論》的注腳中,引用一段跟茅臺一樣十分著名的話:“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膽大起來……有50%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首的危險。”——針對茅臺塑化劑疑云較勁的雙方而言,將如此優美而瘆人的說法加以具體運用,可以大膽懷疑雙方都是為了“利潤”而角力。而“瘋子才給白酒添加塑化劑”的說法也就因此站不住腳了。
茅臺塑化劑疑云中的荒誕之處既然已有所呈現,自然也必須顯現出其中吊詭的一面。想必有心人早已經發現,雖然均有資本背景的當事雙方爭拗不休,但迄今為止,茅臺的消費主體,也就是那些喝得起、也經常喝茅臺的人,似乎尚未發聲。其次,質量檢測和安全監管部門還沒有動作,顯然十分慎重。這樣的局面,如果形容為詭異太輕佻,那就改稱為凝重吧。
(令狐補充知名網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