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范衛強
11月份以來白酒股的下跌可謂”慘烈”,幾百億市值短期內灰飛煙滅。但是,塑化劑事件并不是本輪白酒板塊下跌真正的主導原因,反而通過塑化劑事件,如果操作得當,茅臺五糧液等優質白酒企業可能會“轉危為機”。
短期小痛苦換來長期風險降低
塑化劑事件僅僅是白酒板塊下跌的導火索,真正讓股價低迷的是對未來的預期。今年以來,嚴控“三公”消費,甚至傳出公款消費要點名限制茅臺五糧液,這導致高端白酒未來的前景出現了巨大的不確定性風險。
但塑化劑事件的爆發,短期內打擊了白酒股股價(并不一定能打擊茅臺們的銷售),尤其是一個普通網民竟然能發起對市值2000億的茅臺的不對稱戰爭,這可能會引起政府的另一種擔憂:塑化劑事件本身已經讓白酒公司受到沉重打擊,如果又公開限制消費的話,那白酒行業是否會徹底衰退?要知道,白酒企業是眾多地方政府最好的無污染現金奶牛。
在白酒行業高度景氣的時候,政府可能會限制下消費,但當行業本身面臨巨大危機的時候,以政府的智慧與利益來說,很可能對白酒行業不再直接打壓。只要不公開指定限制茅臺、五糧液,那等于解除了這些高端白酒未來發展最大的不確定性。
清洗行業產能 擊退投機資本
近幾年來,對白酒的投資日趨泡沫化。白酒產業之外的資本紛紛融入行業,甚至出現多只不以IPO上市為目的的白酒投資產業基金。造成白酒行業發展的另一個大隱患:產能過剩。無論是哪類酒廠,紛紛宣布大規模擴產計劃。
在投資者的商業邏輯里,白酒這種商品的庫存是不擔心的,賣不出去不要緊,它本身就在增值。所以白酒產業的泡沫化投資,導致了行業內的并購整合代價極大,難度極大。只有出來塑化劑事件了,可能庫存的酒會變得一文不值了,才會讓投機資本冷靜。
塑化劑事件直接驚醒夢中人。塑化劑危機面前,一些企業已經在回購流通的庫存酒來維護價格體系,這時候還敢擴產嗎?很多人想的已經是如何全身而退。茅臺這時候不僅是要澄清塑化劑,更要去宣傳塑化劑事件,到底是怎么來的,到底什么酒容易有塑化劑。形成一種“高檔白酒喝的是安全”的概念后,這對二三線白酒企業來說,會是個更嚴重的打擊。
一旦行業出現收縮,那對于有巨額現金的龍頭企業來說,就出現了清洗低端產能,擊敗淘汰產能的重大并購機遇。
三聚氰氯事件后,國產乳制品行業出現大危機。到現在為止,許多國產乳制品企業進入長期衰退時期甚至退出行業,但當時也受到重創的伊利股份,市值已經從危機爆發時的80億增加到了現在的320億。而本身白酒與牛奶很不同的是,白酒的消費群體對食品安全的敏感性比兒童和婦女要低得多。真正的機遇,從來都是隱藏在恐慌中。(本文作者為環球財經大視野主編、財經評論員。)
本文為作者授權新浪財經獨家使用,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