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鬼酒被證實確含塑化劑,基金對酒鬼酒的估值應聲下調,機構看跌顯而易見。
而在塑化劑事件之前,券商對酒鬼酒一致看好。10月以來共有25家券商出具了43份酒鬼酒的研究報告,無一券商給予中性以下評級。湘財證券及申銀萬國[微博]給的目標價最高分別為81元和80元,另外民生證券等多家券商的目標價均超過70元。而酒鬼酒停牌前的股價不過是47.58元/股。
即便事件爆發,券商的點評亦以積極評價為主:20日,招商證券[微博]呼吁“媒體不要用駭人聽聞的標題故意嚇唬消費者”,“民族品牌我們更要多多愛護。”21日,第一創業證券表示“塑化劑問題不是利益攸關問題,更不是難以解決的問題”,且其對人類產生影響的途徑廣泛存在,并援引學術抽樣結果稱“99%的血液樣本都檢驗出含有塑化劑”。
在投資者最為關心的股價方面,第一創業證券稱,相信“短期市場的回調為中長線投資者提供難得的買入機會”。
業內人士指出,近年來,券商對上市公司的消極評價已經越來越難以尋跡,本應保持的客觀公正立場已日漸向維護賣方偏移,而作為買方的基金公司,雖有獨立的投研團隊不完全依賴券商,但獨立判斷仍存難點。
“以白酒行業為例,研究員的職責在于研究白酒行業的景氣度、銷售反饋數據、在同類產品里的競爭力等。如果財務造假沒查出來,那是研究員失職,但是不是含毒還真不好查。因為很多白酒行業研究員出身會計系、金融系,不可能配備化學設備去檢測酒里是不是含塑化劑,即行業研究員本身的知識結構對獨立判斷能力形成制約。” 一位基金業內人士對早報記者表示。
事前無法預知,基金只能通過不斷下調該股的估值來保護最后持有人的利益,但該調幾個跌停又是個“調不清”的問題。
“去年重慶啤酒也遇到這個問題,當時也沒有一個共同的標準,各家基金公司之間也會互相通氣給幾個跌停,盡量不要偏離太多。”一位基金內部人士透露。截至昨日,除信誠基金外,其他基金一致“基于事態”給出兩個跌停的估值。
無論整齊劃一的判斷是否理由充分由,樂觀的預期只會使基金凈值出現階段性高估,給機構投資者、大資金提前贖回的可趁之機,而使后知后覺的中小投資者蒙受損失。
應對突如其來的“黑天鵝事件”,本應為持有人負責的基金若與市場力量相抗衡,投資者的利益又由誰來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