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浙商銀行

謝國忠等專家熱議日企逃離中國能否解低迷

2012年11月20日 14:34  國際金融報 微博
CFP圖 CFP圖

  編者按:

  隨著日企業績發布期的來臨,因“購島鬧劇”引發的中日緊張局勢對日本企業業績的具體影響相繼浮出水面。繼部分日本工程機械和汽車類企業下調全年盈利預期后,近日兩大電子消費巨頭東芝和松下也先后宣布下調2012年財年業績預期,東芝預計全年營業利潤將下降13%,松下更是將財年業績預期從盈利500億日元下調為虧損7650億日元。據統計,10月1日至30日,共有118家日本企業調整了2012財年銷售收入預期,其中包括以電機、汽車企業為主的90家企業。但事實上,“購島鬧劇”僅是日企業績持續下滑的催化劑,昔日的“日企神話”似乎正在走向一條不歸路。

  ■ 本期嘉賓:

  張季風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經濟室主任

  謝國忠 獨立經濟學家  

  王丹青 正略鈞策管理咨詢公司合伙人

  宋頌興 南京大學商學院教授

  話題一

  日企緣何潰敗

  從上世紀60年代崛起到本世紀初,日企憑借細分的產業體系、先進的技術創新,幾乎統治了電子產品領域。一大批日本企業的管理模式成為諸多國家學習的對象之一。然而,以電子消費企業為代表的日企業績節節下滑。根據Capital IQ的最新統計數據,松下、夏普和索尼到本財年底合計將虧損37萬億日元(合460億美元),相當于此前18年的利潤總和。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讓日企業績不振?是中國、美國等競爭對手太過強大?是受長期積弱的日本經濟拖累?還是去年日本強震的負面影響持續發酵?抑或,是日本企業自身存在諸多問題?

  王丹青:今年年初,日企業績相對回暖。但隨著購島風波及全球經濟的進一步低迷,日企業績嚴重下滑。眾多日本的重要企業都調低了今年的業績預期,甚至爆出了史上少見的虧損。

  全球經濟的大環境走勢決定了日企業績的下滑。就競爭對手看,中韓企業的快速發展、歐美企業不斷地自我調整,導致日本企業的全球競爭力相對以往逐漸減弱,競爭能力的下降必然會影響日本企業的業績。而且,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日本經濟一直處于低谷期,整體表現不佳,也對日企的業績有負面影響。其次,去年“3·11”地震短期內對日企造成了破壞性影響。總之,日本企業業績下滑主因是日本經濟轉型的滯后、本土市場的飽和及增長更多依賴于國際市場的投資。

  謝國忠:日本經濟自金融危機后就一直低迷。今年日本的業績又持續下滑,可以說形勢異常嚴峻。首先,他們擅長的電子行業、移動網絡方面的業績收益不佳;其次,由于國際問題,汽車制造業在中國的業績出現了明顯下滑。相比韓國、中國,日本的競爭力明顯不如往年。自己擅長的領域轉型失敗,更給日本經濟的發展雪上加霜。

  當然,日本企業業績下滑,與其一直依賴的國際市場投資的縮減息息相關。國外投資減少,國內產品出口業績不佳,是造成整個日本經濟萎靡的重要原因。與此同時,日本自身綜合國力對國際的影響力與其經濟能力不匹配,海外擴張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

  宋頌興:日企業績的下滑主要是原來經濟調整的過程還沒有結束。

  話題二

  “購島”影響幾何

  長期以來,中國一直是日本最重要的出口國。但今年9月因釣魚島事件讓中日兩國的關系幾乎降到“冰點”后,日本企業的業績正在加速下滑。以汽車行業為例,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日系汽車10月共計銷售9.89萬輛,環比下降38.22%,同比下降59.41%,這是2009年以來首次低于10萬輛。從市場份額上看,日系汽車首次跌破10%,占到乘用車銷售總量的7.61%,占有率相比上月下降4.55個百分點。 

  那么,釣魚島事件對日本企業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王丹青:日企在中國工廠的生產情況受到影響,部分企業降低產能,甚至進行了一段時間的關閉。同時,日本企業在中國的產品銷售大幅下降,以汽車、電子用品為代表,這嚴重影響了日本企業的經營業績。這種影響很大,畢竟中國是日本非常重要的區域市場之一,也是日本企業業績的重要來源。但這種影響因突發事件引起的,因而如果能及時處理,影響就會逐步減少。

  謝國忠:日本的汽車行業在中國市場的投入比例是22%。因此,釣魚島事件發生后,汽車行業所蒙受的損失必然巨大。與此同時,其他行業在中國都受到了“冷遇”,更讓日本在中國的投資遭受巨大虧損。所以說,日本今年下半年業績的下滑,其中的影響因素包括了“釣魚島”事件。它或許不是主要因素,但也推動了日本經濟的走低。

  張季風:島爭的影響主要是今年9月之后,但目前數據不完整,不能立即下判斷。但從媒體報道的信息看,影響或許還是挺大的。

  宋頌興:短期會有影響,如汽車工業銷量的明顯下滑。但下滑的銷量是在中國生產的汽車,對日本本土的影響不會很快顯現。也就是說,島爭對日本的負面影響不會像媒體報道得那樣大。而且,經濟影響是相互的,對日本企業會有影響,對中國企業一樣會有。

  話題三

  日企“逃離”中國?

  因為釣魚島事件,日本似乎也在逐漸改變對中國市場過于依賴的情況。比如,日產汽車就將2012財年全球預計銷量由原來的535萬輛調整至508萬輛,其中,中國汽車市場銷售目標下調一大半,達到17.5萬輛;本田汽車正計劃2012/13年度在日本銷售85萬輛汽車,較之前的預估高出16%。在稀土領域,之前極度依賴中國稀土資源的日企,正打算和中亞及東南亞國家,以合資入股或直接進口的方式引進他國的稀土。

  甚至有觀點認為,未來日企,如汽車、電子領域的企業,會將產能逐步轉向東南亞國家,以“逃離”中國市場。那么,日本企業真的就不在乎中國市場了嗎?

  王丹青:日企不會退出中國市場,而是會更加高度地重視中國市場的產品銷售。而計劃從中國轉移的是日本的產能,集中在生產環節。這一方面是因為中國反日情緒高漲;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實際上是中國成本的提升,尤其是人工成本的提升,這是導致日本企業計劃產能外移的重要。由于生產成本等原因,即便沒有“購島”事件,日本也會調整。畢竟,中國地區來自勞動力低成本的競爭力優勢已經不復存在,東南亞地區的人工成本非常有競爭力。

  謝國忠:低端產業的轉移是整個國際貿易形勢的趨勢,這個是由勞動力價格決定的。所以市場轉移到東南亞不是日本一個國家的作為。而提到退出中國市場,最終要根據日本在中國的發展情況。若日本企業在中國沒有利益可圖,或要繼續迎接重大虧損的風險,它就沒有必要留在中國市場繼續發展。

  但另一方面,日本一直以來依賴國際市場,中國作為一個潛能極大的市場,我想日本暫時是無法完全退出的。所以,對于日本轉移市場到東南亞并會退出中國市場的消息,個人覺得是輿論,且東南亞的市場模式不適用于日本經濟的發展。

  張季風:作出這個判斷要有一個前提,就是島爭的局勢如何。如果事態平靜下來,就不會退出。因為日企及日本的經濟和產業界都看得很清楚,日本將來的發展出路在亞洲,亞洲的發展主要在中國。

  宋頌興:日企本就在進行結構調整,就算沒有釣魚島事件,調整依然會持續。只是島爭使它的產業轉型加速。日企退出中國是不現實的,現在東盟的自由貿易區還在談判和探討,未來的走向根本說不定。短期來看,日企在中國受到的打擊主要是它的汽車市場。待中日雙方冷靜下來,中國的消費者也會重新從經濟角度考慮,短期情緒不會是主導。且在中國的日本商品大多是合資企業生產,產品都是中國的配套產品,封殺日本產品,也是堵住自己的路。

  話題四

  日企如何前進

  在內外環境的壓力下,日企的業績不斷下滑,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難道,日企真的將陷入長期的黑暗和低迷期?真的就會從全球產業鏈的版圖中不斷萎縮,甚至是消失嗎?也真的不會再出現上世紀80年代曾經在美國瘋狂購買標志性建筑的盛景了嗎?

  王丹青:各領風騷數百年。經過上世紀的狂飆突進,日企最好的時代過去了。但日本企業仍具備自身獨特的競爭優勢。因而,未來日本企業的發展可期。而且隨著日本企業在業績下降過程中的逐步調整和轉型,日本可以恢復到不錯的狀態,但重現上世紀那種橫掃全球的優勢,應該機會不大了。

  可以說,日本企業今天所遇到的,接下來中國企業也一樣會遇到,中國企業走的是和日本企業一樣的路,日本企業接下來怎樣走出泥潭,對中國企業有很好的參考作用。

  謝國忠:個人不看好近期內日本經濟的發展。從國際經濟形勢來看,日本已陷入泥潭。它之前嘗試過走轉型之路,結果并不成功。所以,日本經濟若企圖復蘇,就須走貶值的道路,以刺激國外出口貿易。

  張季風:日企處在轉型當中,應通過改革進一步提高其競爭力。日企在整體技術水平方面依然處于世界一流水平,但經營方面存在問題。日本很多經濟學家都說,日本經濟“勝在技術,敗在經營”。日企在未來把經營做好,技術創新再推進,不會有太大問題。

  宋頌興:上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日本依托于美國的產業轉移,借助機會,將本身的產業強化和提高,很多產業都得到很大的發展。上世紀80年代后,美國能轉移的產業沒有多少了,而發展中國家的傳統產業當時發展起來,給日本很大的壓力。日本長期注重應用技術,對于技術的研究、創新不夠,沒有產業引進,要靠自身的能力來發展,這是擺在日本企業面前的一條必須要走的路。

  日企有近憂但無遠慮?(短評)

  ■ 黃燁

  今年2月,當眾多日本企業公布了“哀鴻遍野”的2011年全年業績之時,《國際金融報》曾用“深陷迷途還是柳暗花明”來猜測日企未來的走向。

  然而,從截至今年第三季度的業績看,多數日企還是更多地“深陷迷途”,而沒有“柳暗花明”——目前,不僅享譽全球的傳統優勢產業——電子、汽車等在市場中的份額逐漸在縮小,就連金融危機逃過大劫的游戲、動漫等產業也愈發被人看衰——據專業游戲網站gamasutra報道,知名游戲企業Capcom的元老及Game Republic創始人Yoshiki Okamoto今年9月就明確說,日本開發商制作出全球熱銷的主機游戲已愈發艱難,日本主機游戲可能即將走到末路。

  從外部環境看,現在更有部分美國對沖基金盯上了日本大型公司。有報道稱,這些對沖基金正購入后者債務相關信用違約掉期,這些公司包括索尼、松下等電子產品生產商及日本造紙、神戶制鋼等大宗商品出口商。

  日企走到如今這一步,并非“一日之寒”。除了積弱不振的日本經濟、擾動企業的日本匯率走向、去年3月日本強震的拖累等因素外,自身創新能力和守舊的管理理念,都在制約著日本企業的前進步伐。同時,今年9月開始的中日釣魚島紛爭,更讓日本企業“雪上加霜”。

  不過,我們也不能忘記,即便曾引領全球的日本企業如今再怎么“落寞”,他們仍在電子、汽車、鋼鐵等領域掌握著強大的技術實力,并保留著核心的資源。同時,與中國企業不同,不管走在全球哪個國家,日企仍擁有強大的品牌知名度——索尼、松下、日立等無不為外人知曉。

  而且,就未來看,一旦他們改變目前守舊的發展思路,擺脫業務中的累贅,他們仍有希望在未來的產業鏈中繼續“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相關鏈接

  【事件】

  日本要求賠償100億日元

  11月13日,日本內閣召開會議,首次討論在華日本企業遭受損失問題。日本政府稱,日本企業在游行中遭受重大損失,準備替在華日企提出高達100億日元(約合7.85億元人民幣)的巨額索賠。相關文件稱,“在華日系車企應該完全按照中國的法律進行索賠”,強調中國對此次事件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日本政府將盡快要求中國政府進行賠償。

  【評析】

  中國沒義務賠償在華日企損失

  ■ 王傳言

  由于日本提出釣魚島國有化而導致的中日關系危機理應由日本負責,而由此連帶產生的日本企業的損失無疑也應該由日本政府來負責,而不應該將這樣的責任直接推卸掉,反咬一口,要讓中國來承擔。所以,日本國會的要求無疑是荒誕的,在華日企這幾個月的損失到底是如何造成的,歸根結底還是解鈴還須系鈴人,要回歸到日本國內,尋找提出釣魚島國有化的人以及政府。

  據日本《朝日新聞》報道稱,在中國各地爆發的反日游行中,日本企業遭受的損失約為數十億至100億日元。不僅如此,在華日企還做出了減少產出,甚至退出中國的計劃,這其中必然存在著巨大損失,不僅是企業的利潤,更可怕的是會導致更多的中國人失業。所以,從經濟的角度上看,中日關系的焦灼狀態其實對于雙方都是毫無益處的,當挺直脖子叫囂著要解決釣魚島問題的時候,隨著日本在華企業的減少或者減產,受到直接損失的不是日本企業本身,其實正是中國人,那些在日本企業工作的中國人。

  既然從根源上講,日本企業的損失是由于釣魚島國有化導致的。那么,中國沒有理由來賠償其損失。再者,企業作為市場經濟中的個體,也理應接受市場大潮的考驗,而政治因素也正是市場經濟影響因素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政府過度干預了企業的運作,那么,企業本身就會產生依賴感,也會扭曲自身的價值意義,給企業的運作造成無形的障礙。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關閉

相關專題

猜你喜歡

  • 新聞張德江不再兼任重慶市委書記 孫政才兼任
  • 體育NBA-快船勝馬刺登西區第1 恒大簽馮仁亮
  • 娛樂湯唯遭時尚雜志曝料稱其愛裝并耍大牌
  • 財經新浪金麒麟論壇今日舉行 嘉賓和議程
  • 科技南京電信20M光纖寬帶上傳僅1M遭詬病
  • 博客流浪兒童死于垃圾箱該誰辭職 古代錢多重
  • 讀書文化新觀察:江南style憑啥紅?
  • 教育官二代北漂5年受挫 靠拼爹回家當公務員
  • 育兒英國4成婆媳關系緊張因孫子引分歧
  • 辜勝阻:三個平等是十八大重大創新
  • 王巍:猶太金融陰謀論的起源
  • 尹中立:美國樓市復蘇將打壓中國樓市
  • 魯政委:中國熱錢之爭
  • 張五常:壽山石雕藝術的偉大與悲哀
  • 趙偉:諾獎青睞和諧社會設計者
  • 湯敏:讓農村金融更普惠
  • 葉檀:征收房產稅大勢所趨
  • 陳虎:酒鬼酒會否觸發白酒業滑鐵盧
  • 陳思進:在北美 退稅支票不是好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