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旭[微博]
近日,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表示,今年以來香港中小型住宅價格升幅高達21%,大型住宅價格上升11%。因此再度出手 “兩招”干預:一是所有非香港永久居民、所有香港和外地注冊的公司購買香港住宅時,除繳付一般印花稅,還需要繳付15%的“買家印花稅”。其二,增加額外印花稅的稅率和延長適用年期。
香港房地產市場起波瀾,也讓一些人擔心內地樓市走向。事實上,回顧過去兩年,內地的調控效果明顯好于香港。內地房價經歷了去年10月至今年5月的持續走低,而香港樓市基本維持上漲態勢。從內部原因看,內地以限購為代表的行政性政策,比香港的“印花稅”作用機制更直接,見效也更快些。
關鍵是,近期香港房價出現加速上漲的警報,主要與外部環境變化有關。美聯儲是“禍根”。9月14日,美聯儲悍然推出了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也即QE3:每月購買400億美元抵押貸款擔保債券(MBS),沒有設定停止時間,同時延長0-0.25%的超低利率期限至2015年中。其后,歐盟、日本等也跟進了放松貨幣政策。美歐日大量印發鈔票,必然導致全球流動性增加,股市、黃金市場、大宗商品市場,都會受到影響。
鑒于歐洲經濟最糟糕,日本經濟也不咋樣,美國經濟弱復蘇,新增超量資金中的相當部分,可能流向新興經濟體。花旗報告顯示,自QE3推出之后,全球資本市場資本開始從發達國家大舉流向新興市場,北美占到全球資本流出總量的90%以上,香港、澳門、韓國、泰國等地區流入大量資金,其中作為國際金融自由港的香港尤為顯著。
外部金融環境的變化,也對大陸形成了影響。近期人民幣對美元加速升值,便是一個征兆。今年二季度,我國外匯儲備出現罕見的負增長,人民幣對美元也微幅貶值。而形勢從三季度開始逆轉,7月下旬人民幣開始第三輪升值,10月加速升值,甚至出現漲停。與之相適應,9月金融機構外匯占款新增1307億元,創下了8個月以來的新高。顯而易見,QE3的“流毒”也在向內地浸透。
很多人不禁擔心海外熱錢對內地房價的推漲,畢竟香港和澳門地區已受其影響。筆者的看法是,我們既要防范海外熱錢興風作浪,又需明白一點:他們在內地炒樓炒房的好日子早已過去。內地一直對資本項目實行管制,外資無法自由進出,想要進入房地產市場,需經過合規性審批,混進來的畢竟是極少數。
從2004年開始,海外基金整棟收購成熟物業和散戶炒房的規模迅速增長,助推了一線城市房價。2006年國家出臺了“限外令”,炒房比重因此明顯下降。2007年,外資重新泛濫,股市創了新高,但在樓市中已無搶眼表現。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國內經濟和樓市雙雙下行,熱錢外流,部分海外基金急于拋售在華物業,孰料鮮有接盤者。
其實,外資也清楚,內地房價調控政策見效,資金可能會進入股權交易和開發領域,純粹購買成熟物業的案例并不多,而且一般是優質商辦類物業,購買住宅案例比較罕見。既如此,又何必憂心住宅價格被熱錢大幅推高呢?
(作者為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
進入【新浪財經吧】 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