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 鄭新立
人多地少是我國的基本國情。如何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約化水平,以有限的土地資源滿足我國人民生存和發展的需要,成為一項關系國計民生的大事。
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約化水平,就是提高單位土地面積的產出率和土地利用率,使土地利用包括耕地、草地、建設用地、生態涵養用地等更加科學合理。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必須把市場和行政兩種手段有機結合起來,既發揮市場配置土地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以利于實現土地使用效益的最大化;又利用規劃、政策、法律等手段的調節作用,滿足不同收入人群和不同用途對土地的需求。
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城市化、農業現代化快速推進的過程中,根據發展的需要優化土地資源配置是一個客觀要求。當前在土地管理中面臨著一些突出矛盾:一是確保耕地不再減少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二是地方政府土地財政難以為繼;三是土地管理制度與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不相適應。一方面土地資源緊缺,另一方面土地撂荒和浪費現象仍然存在。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從改革入手,通過土地管理制度的創新來促進土地的集約化利用。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現有土地承包關系要保持穩定并長久不變。承包經營權在法律上屬于用益物權或財產權,在所有權歸集體的條件下,通過對農戶的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確保農戶對承包地擁有長久不變的使用權、受益權、轉讓權等,使農戶對土地的用益物權成為其致富的手段或財產性收入的來源,既有利于鼓勵農戶對土地投入的積極性,又有利于土地使用權的流轉,增加農民的收入。當然,土地的流轉必須以不改變土地的用途為前提。實行這些改革,將能有效地避免土地的撂荒現象,促進土地的集約化經營。
多年以來,土地出讓金收入成為城市政府的重要財源和城市建設的資金來源。現在這種土地財政已經難以為繼了,那么改革的辦法就是實行物業稅。通過實行物業稅,使之成為地方政府的主要稅源,不僅可使地方政府擁有穩定的財源,而且有利于土地的節約。住大房子、占的土地面積大,交的物業稅就多,這也是合理的。
結合新農村建設,如果進行村莊宅基地整理,可節省50%的土地。全國村莊建設用地達17萬平方公里,如能全部進行整理,至少可節約1億畝以上,可用于增加耕地和城鄉建設用地。
此外,還有大量的山坡地、河灘地等可以利用。我國草原面積廣闊,提高草原利用的集約化水平潛力也十分巨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