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P圖
■ 本期嘉賓:
林伯強(微博)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
韓小平 中國能源網首席執行官
胡耀坤 正略鈞策管理咨詢合伙人
張 虹 弘亞世代光伏分析師
編者按:
9月7日,歐盟正式宣布對中國光伏電池發起史上最大涉案金額的反傾銷調查,涉案金額超過20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近1300億元。這對于處在行業低谷、并已經遭受美國“雙反”的中國光伏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歐洲反傾銷究竟會有怎樣的結果?政府、企業應該怎樣應對?光伏業能否走出寒冬?《國際金融報》記者就這些問題采訪了相關專家以及業內人士。
【現狀】
歐盟反傾銷難反轉
歐洲反傾銷已經正式立案,本次反傾銷調查將延續15個月。此前,美國商務部對華太陽能反傾銷補貼初裁結果為認定中國大陸光伏制造商向美國出口的太陽能產品傾銷幅度在31.14%至249.96%。
胡耀坤:已經立案了,最終結果一定會對中國不利。但歐盟可能不會如美國那樣嚴厲。因為畢竟整個中國市場70%左右是出口到歐盟,美國只占不到20%,因此美國的裁決對中國來說不會傷筋動骨,更不會引發中美之間的貿易戰。但歐盟這次如果做的和美國一樣絕,中國肯定會對歐盟的其他優勢產業進行雙反,這種結果是一些歐洲國家不愿看到的,畢竟光伏產業的特點就是三頭(市場、原材料、技術)在外,歐洲利用中國低廉勞動力和環境資源,生產多晶硅片和簡單模組,而技術、設備、市場完全在本國。
林伯強:個人認為應該會和美國的初裁結果差不多。同時,美國終裁也應該不會對初裁的結果有什么具體的改變。
韓小平:歐盟立案,不代表中國真有問題。但就算沒有問題,歐盟也會“雞蛋里挑骨頭”。結果就是反傾銷政策一定會出臺,預期跟美國初裁結果一樣。
張虹:短期看,形勢是比較悲觀的,因為借鑒以往的案例,歐盟對于中國反傾銷幅度一向都很大。
【措施】
政府該救市不救企
假如歐盟的裁決結果是負面的,那么對于中國光伏會產生怎樣的影響?中國政府和企業該如何應對?政府應不應該救市?對于一些深陷債務危機之中的龍頭企業,比如賽維、尚德又該不該救?
林伯強:在短期內,貿易戰會讓中國光伏業的發展遭受一定打擊。但長期來看,這次貿易戰反而能讓中國光伏更加認識到自身的不足,進而改進缺陷,增強競爭力。
中國政府和企業都應該保持良好的心態,正確客觀地看待這件事。政府應采取政策救市,引導市場往好的方向發展。但是對于企業,如果無法在競爭中存活,那就是它們自身發展的問題,讓它們在競爭中淘汰,政府沒有必要去管它們。
韓小平:歐盟的根本目的是打擊中國利用資本市場的能力。所以中國也應打擊其優勢產業,如法國的葡萄酒、德國的汽車。中國應絕地反擊,拋歐債,積極進行貿易戰。
此外,關于歐盟是中國重要的貿易伙伴的說法根本不成立。就因為歐盟存在才會影響中國,若27個國家分開,中國反而可以跟他們進行公平貿易。
對于企業,政府一定不能救,救了會更麻煩,況且這些企業是外國企業,政府只需幫助其適度加速市場開拓。
胡耀坤:若歐盟最后的仲裁不利,中國光伏業毫無疑問會倒閉一大批。但是洗牌關鍵是政府洗還是市場洗,如果政府洗,會產生一個相對不好的結果,必須依靠市場的動力和因素去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
另外,洗牌也并非完全不利。很多行業產業都是一個循環上升的過程,現在的光伏產業是低端裝配,地方政府出于自己利益考慮,大力推動光伏產業發展,卻無任何技術含量,光拼規模,導致惡性競爭。
張虹:中國光伏業今后在國外市場的興起將有一定的難度。但通過連續的反傾銷調查,也讓我們認識到這個行業有必要進行整合,優勝劣汰后,對行業今后的發展也有一定的益處。
面對貿易戰,中國政府對于行業的發展要采取支持的態度,創造好的環境,幫助企業外銷轉內銷。但政府能力有限,最后還是得靠企業自己慢慢地走出困境。對于現在尚德、賽維的情況,政府也是愛莫能助,只能說政府在努力挽救,當然結果還是未知。
【前景】
企業轉型迫在眉睫
在行業持續低迷,國際市場貿易壁壘嚴重的情況下,尤其是歐美市場幾乎占到了全球市場的80%,您覺得光伏行業能挺過這次危機么?光伏業未來會怎樣?
胡耀坤:從行業來說,不會有問題,行業都是在發展,只是速度快慢。現在最大的問題是中國三頭在外的商業模式受到了挑戰,所以目前要做的是改變這種商業模式,掌握技術,掌握核心的設備,要提升核心競爭力,從勞動密集型轉為技術密集型。只是當下的企業毫無轉型意愿,只考慮眼前利益,轉型任重道遠。在這種情況下,光伏產業會滑向什么樣的地步很難說。
林伯強:對于這次危機,光伏行業的主要做法是慢慢地去“熬”,在政府的救市和自己的努力下,挺過這次的危機應該是可以的。因為太陽能產業是一項新型有潛能的能源,它的發展市場是非常有潛能的,只是短期內遭遇了困境,但它是立足于新型能源進行產業發展,前景還是很可觀的。
韓小平:光伏很難成為主要能源,它只是一種補充能源,需要利用太陽能,有局限,不構成成為主要能源的可能性。但是城市可以積極推動光伏的使用,尤其是商業用電,利用分布式的光伏,幫助節能減排。
張虹:對于這次危機,無論是光伏行業還是政府方面,都要付出很大的精力去解決。光伏行業如今從外銷轉為內銷,是不是能挺過去,那就得看政府明年的政策,還有自身整合和發展的力度。
【本質】
受技術、制度所累
從歐美的雙反影響來看,80%市場受制于歐美是我們現在如此被動的主要原因。為什么中國國內的光伏市場遲遲打不開?缺的是技術、資金還是政策?
林伯強:個人覺得根本原因是成本問題。因為光伏行業的產能明顯過剩,最終會導致成本損失嚴重。它缺乏的是可以消耗這些成本的市場,而國家政府應該拿出救市政策,擴大發電市場,并對行業進行一定的補貼。
別國通常也是采取一些政策來支持能源產業的發展,比如政府進行能源補貼政策,引導能源市場,來讓國家新型能源產業能不斷地發展。
韓小平:光伏在中國都是利潤薄、污染大的低技術部分,真正利潤多的部分都在國外。但是低技術的光伏在中國依舊產能過剩,投入過多,政府要管,管不了,過度市場化又無法解決問題。根本上缺的是一個合適的制度。
張虹:光伏市場低迷和我們國家的體制有些關系,西方很多國家有明確的政策對于能源產業進行補貼。而我國煤炭資源豐富,成本低,太陽能等新型能源替代成本過高。光伏行業發展風險較大,所以市場拓展力有限。所以中國光伏市場一直打不開,不僅是和他們的技術發展有些關聯,國家的政策也占有一定的原因。
【企業聲音】
晶科能源董事長李仙德:
晶科能源會積極配合歐盟委員會的調查;同時公司也會通過開拓包括中國、南非、印度及澳大利亞等新興市場的手段來應對可能發生的貿易摩擦。
不公平的反傾銷陳訴不會影響晶科能源的運營與全球戰略,并有信心與這類不公平的的陳訴斗爭。同時我們認為與貿易保護主義相對,公平與透明的競爭將降低光伏的使用成本,提高太陽能在新興能源中的競爭優勢,最終促進整個行業的繁榮。
阿特斯陽光電力CEO瞿曉鏵:
國際經濟形勢嚴峻,大家日子不好過了,于是貿易保護風潮漸起。歐盟的光伏裝機容量大致占到了全球的70%,美國占了接近10%,這兩個市場如果對中國關閉大門,那么中國光伏企業將遭受致命打擊。如果歐盟和美國對中國企業關上大門,我們固然可以在東歐、南美、東南亞、非洲擴張業務,但是速度沒有這么快的。
企業想要對抗美國和歐盟方面的壓力,好比是大海中的一葉扁舟。現在光伏的爭端,類似貿易領域的黃巖島。靠漁民自己的力量去捍衛,夠嗎?如果光伏業的權益得不到保護,未來貿易保護主義會得寸進尺。
輝倫太陽能市場經理袁全:
歐盟“雙反”真的實施,對于以歐洲為主流市場的中國光伏企業來說,無疑稱得上是一場“滅頂之災”。目前,輝倫向歐盟出口比例占到我們全球出口總量的七成左右。
無論事態如何發展,如陷入焦慮,或將時間精力耗在試圖防與堵上,都是不足取的,關鍵還是企業做好“未雨綢繆”各項準備。這其中有自身的內外部機制,內部主要是“節流”,具體說如通過技術創新降低成本;而對外,則主要是“開源”,即開拓新興市場。同時我們也開始考慮在海外建工廠,即所謂的“工廠換市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