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京東、國美和蘇寧在微博稱15日起要打價格戰引發網友圍觀。8月15日,媒體通過比價后發現,3大電商均未信守降價承諾,網友稱“低價狂潮”或為忽悠。有網友自稱在蘇寧和京東下單后被通知無貨。(8月15日中國網)
京東商城(微博)稱“所有大家電價格均比蘇寧國美便宜10%”,放言若蘇寧降價,京東將在30分鐘內給出更低的價格,蘇寧稱“所有產品價格必然低于京東”,國美電器(微博)則承諾“全線比京東低5%”。而從15日的實際情況來看,這種咬著對方尾巴的降價鏈條在甚囂塵上之后,便沒了下文。消費者也好,圍觀者也罷,其實只要冷靜想一想,便能發現“咬尾式”的價格大戰根本不現實,三大電商根本不可能愿意陷入這種循環。否則只會出現兩種后果,要么一元一元地競價走過場、互相咬,讓價格戰看起來色厲內荏,貽笑大方;要么違背價格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無底線地降價導致彼此頭破血流的同時,還要面對物價、工商管理部門調查和處罰。
由此可知,三大電商在這起所謂的價格大戰中連“賠本賺吆喝”都算不上。這是由當前我國電商行業競爭慘烈的現實依據造成的。諸如當當、京東、卓越等電商之間的價格戰其實一直存在,讓利活動、折扣活動、比價活動等已經導致電商之間同類產品的價格相對透明,利潤空間、生存空間被擠壓殆盡。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在利潤的要求和法律的規范下,根本沒有哪一方敢于在當前發動這種無異于自殺的大規模價格戰爭。以當當網(微博)為例,當當自2010年12月上市之后,已經由于擴張和價格戰等原因,在2011年第二季度開始再次出現虧損,此后三個季度虧損幅度增大,至今沒緩過神來。分析人士認為當當網在2014年之前很難實現盈利。
從電商行業的競爭來看,拋出諸如低價出售、一元購買、免費搶購、秒殺這類方式開展競爭已經成為電商之間的競爭常態。然而,不少消費者均指責這種10秒操作都不能成功下單搶購、搶購才開始就變成原價銷售、秒殺變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等現象是騙局,忽悠消費者。三大電商首日的價格戰依然沿襲了這種“傳統”套路,要么降價幅度小得可憐,根本沒有誰咬誰百分之幾這樣的空中花園,要么出現無貨、無庫存的情況。這種電商之間互相試探底線的誘餌已經反映出了整個電商行業競爭之下血氣虧損的現實,大規模降價擠壓對手的情況已經很難出現。
此次的價格戰演變成如此的炒作和噱頭,只是出于電商彼此進行心理攻勢和抓住消費群注意力的需要罷了。如果說降價銷售、承諾的促銷、秒殺等活動是一種銷售行為契約,各大電商實際上一直在或明或暗地違背這種與消費者之間的約定,消費誠信來賺吆喝。其所推出的各種讓利活動的真實性早已飽受消費者指責和詬病——因為他們發現,即使屁股不離板凳地坐在電腦前參加秒殺活動甚至熬夜,也根本沒有享受到所謂“秒殺”的實惠和樂趣。在競爭嚴酷,降價可能已經不夠明顯的情況下,電商轉而消費賴以生存的誠信來賺吆喝,贏得賣點,這是已經無序的電商競爭行為中,最無力和最傷害消費者的舉動。無論價格大戰是否會出現,消費者都在電商之間當前有違誠信的降價競爭噱頭中,成為了最無辜的群體。
[作者:公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