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已公布上半年財政收入數據的26個省份中,只有上海、北京、浙江的增速(分別為6.8%、5.3%、4.4%)低于同期GDP的增速(分別為7.2%、7.2%、7.4%)。除此之外,大部分省份地方財政收入的增速在20%左右,遠高于當地GDP增長。
即使是經濟下滑壓力較大的東部省份,其增速也普遍高于GDP增速。如山東,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7.5%,是GDP增速9.7%的近兩倍。廣東多年來一直是“財政收入第一大省”,今年1-6月全省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8.64%,高于同期GDP7.4%的增速。
中西部省份財政收入依然保持高增速。其中最高的是江西省,地方財政收入上半年增長32.3%,大大高于10.5%的GDP增速。另外,湖南省和天津市分別增長29.1%和27%。
今年上半年,全國財政收入增長12.2%,扣除物價因素與7.8%的GDP增幅基本一致。但為何地方財政收入會遠高于當地GDP增長?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趙大全認為,財政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背后的深層原因在于,占稅收總額70%流轉稅的增速高于GDP的增速,而流轉稅作為主體稅種的選擇,體現了稅制符合工業作為實體經濟基本形態的經濟結構這一具體國情,也符合中國作為“大進大出、兩頭在外”的加工貿易大國的現實。
此外,中國存在稅收指標問題,即由上級向下級下達稅收指標,一般是增長性指標,一層層往下追加任務。有分析認為,財政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這一現象說明,結構性減稅仍有較大空間。財政部部長謝旭人曾解釋說,財政收入增長與GDP增長在數量上并不是一一對應關系,兩者不完全同步是正常的。
通過對過去10多年的數據分析,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尚希發現這樣一個規律:當GDP增速高于9%的時候,財政收入特別是稅收收入的增長在20%甚至更高,但是當GDP增速低于9%的時候,財政收入就會接近個位數增長,與GDP增速大體同步。
本文原載于人民日報,有刪改
財經視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