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評論 > 南山嬰幼兒奶粉含強致癌物 > 正文
謙抑自強是中國奶粉最好的姿態
“目前國產乳制品、嬰幼兒配方乳粉的質量安全狀況是歷史最好時期,消費者可以放心購買”,在昨天舉行的“乳制品質量安全”研討會上,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發布《嬰幼兒乳粉質量報告》指出,3年來有關機構乳制品產品抽檢合格率達99%以上。不過,該報告能否提振消費者對國產乳粉的信心,還有待市場驗證(5月28日《京華時報(微博)》)。
乳協的“歷史最好”可能確實合乎事實判斷:2008年三聚氰胺帶來乳業“地震”,隨后,多年“野蠻生長”的內地乳業開始洗牌。政府也加強了對乳品行業的整頓和監管,一系列規范乳業健康發展的政策陸續登臺,如《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奶業整頓和振興規劃綱要》《企業生產乳制品許可條件審查細則》等。準入門檻提高了,于是一些規模較小、設備簡陋、不符合奶制品安全標準的乳品廠相繼關門打烊。優勝劣汰之后,于乳品質量提升自然多有裨益。
那么,為什么當乳協接二連三打出“歷史最好”的旗號時,輿論反給其貼上“王婆賣瓜”的標簽?個中緣由,并不復雜:一者,乳業新國標迄今仍留有諸多懸疑。早在2010年4月,乳業新國標正式頒布,年近八旬的原國家乳制品訂標組副組長曾壽瀛就驚呼其“一夜退回25年前”,及至2011年6月,王丁棉炮轟乳業新國標“倒退”……所謂“取法其上,得乎其中”,標準問題不拎清,“歷史最好論”難免就有缺乏技術支撐之嫌。
二者,乳品質量“歷史最好”離不開健康的產業生態。就在不久前,媒體報道稱在黑龍江省雙鴨山市采訪發現,由于大型乳品企業壟斷區域鮮奶收購,這一地區生鮮奶收購價持續在低位徘徊,導致很多奶農入不敷出,被迫“砍牛”(殺牛或賣牛),當地一斤奶價錢賣不過一瓶礦泉水。菜賤傷農,奶農生存如此多艱,乳品質量果真能“最好”下去?包括眼下熱議的疑似“摻尿牛奶”事件,都說明要自證“歷史最好”的質量,僅僅靠“絕不可能”等輕飄飄表態是站不住腳的。先有公平的產業交易、健康的產業鏈條、嚴苛的產業管理、極致的產品服務,“歷史最好”的質量才有兌現的可能。
就市場而言,質量或服務的好壞,自家人說得再天花亂墜,頂多算是“廣告”,而不能當做“療效”。《2009年至2012年中國奶粉市場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顯示,自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后,消費者對本土奶粉的不信任導致進口奶粉沖擊國內市場,洋品牌在高端市場的占有率由2008年初的70%上升到目前的85%。在銷量的歷史上,任何溢美與自矜都是浮云。當然,也許我們的奶粉確實已經“歷史最好”,只不過,一是過往的歷史并不那么美好,參照系本身就不太討巧;二是“傷害容易療傷難”,市場信用建設本就是個抽絲剝繭的漫長過程——好,或者不好,還是把發言權交給消費者為妙。
眼下而言,謙抑自強是中國奶粉面對公眾最好的姿態。態度謙抑,才懂得尊重消費者的知情權與選擇權,才知道如何與消費者誠意溝通,才能擺正市場主體的位置,而不至于總用“國貨”綁架消費心理;行為自強,才能真正把“質量最好”兌現為每日每夜的生產行動,才能以公開透明的產業流程與監管說服受傷的市場,才能真正找到國產奶粉自己的“春天”。
(江蘇 鄧海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