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2《今日觀察》:
三評“招工難”之二:務工 其實不想走
“辛苦外出一年,不如努力在家實干!边@是一些中西部省份打出的口號。其實不想走,其實我想留……這句歌詞是不是唱出了很多務工者的心聲?往年西部那些過完年就遠行打工征程的農民工兄弟們,今年他們還走嗎?他們去留之間的轉變折射出中國經濟怎樣的新變化?央視財經頻道主持人陳偉鴻和特邀評論員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院長曾湘泉、著名財經評論員劉戈共同評論。
外出打工一年,不如在家務工合算。西部為何也在想方設法留人?
龍年的元宵節馬上就到了,在成都市金堂縣一家工廠工作的徐劉松中午騎摩托車回家吃飯。家里離廠子只有七公里左右的距離,十幾分鐘他就到了家,妻子小彭和四歲的女兒正在準備午飯。以前小徐在外打工,一年最多只能回一、兩次家,家里有事也難以顧忌,現在他天天都可以在家人在一起。
彭水秀(徐劉松妻子):大人小孩都可以照顧到,但在外面的話就不行了,照看不到家里,就不行了,所以還是在家里好一點。
從2000年起,徐劉松一直在廣東打工,春節七天假期過后就要返回工作崗位,去年8月他終于回到了金堂縣。進入了當地一家食品機械加工企業工作,說起留下來的原因,徐劉松說:
徐劉松(成都南聯食品機械有限公司職工):(在廣東)平均3000元左右(一個月),現在就是2500到3000,差不多也接近這個水平,在這邊還是比較合算一點。因為如果說,你在外面工資雖然是高一點,但是外面的話花銷也是比較大的。在內地的話相對好一點。
小徐結束了十年的打工生活,選擇了留下。在金堂縣像小徐這樣的選擇回家就業的人,近幾年持續增加。這是今年1月1日,一場金堂縣慰問在東莞后街工作的務工人員的團拜會,縣里幾個部門的負責人稀疏到場,節目精彩紛呈引來陣陣掌聲。東莞后街鎮是金堂縣務工人員最集中的地方,像這樣的團拜會從2006年開始,每年的元旦都會舉行,以前他們去慰問的時候是希望金堂的老鄉在當地安心工作,而這兩年金堂老鄉的團拜會,還有一個任務就是像務工人員宣傳金堂家鄉的變化和就業崗位的增加。希望老鄉們能回家就業。
周健(金堂縣就業局 副局長):這次去的話,就是叫他們在那里安心工作,后來我們晚上開了個團拜會,叫他們過來,然后就開始宣傳我們這里的一些優惠政策。
在金堂30萬左右的務工人員中,去年有23萬人選擇留在本省就業,比2010年增加了3萬多人。
2月7號,農歷正月16。成都武侯區誠信人才市場求職者人頭從動。很多成都及周邊的務工人員來到這里尋求合適的崗位,29歲的石成民就是一個,小石是四川眉山人,以前在江蘇昆山工作過。因為離家太遠,他還是想在成都找一個活。
劉戈(評論員):你現在找工作的,你的要求是什么?
石成民:我工作要求就是工資。
劉戈(評論員):工資現在的要求,你大概希望有多少錢?
石成民:月薪3000元以上。
劉戈(評論員):3000以上,還有其他的嗎?
石成民:還有就是工作環境要人性化一些。
最終小石對一家生產飲料的企業比較滿意,但還想再看看其他的招工企業的情況,再做最后的決定。
劉戈(評論員):這里給我一份兒資料,那么從求職人數上來說,從2008年到去年基本上維持在70萬左右。從2010年到2011年提供的崗位數從37萬一下子增加到了51萬,一下子增加了將近30%。
在成都高新西區這兩年新增加了不少大型電子生產企業,楊文雪現在是成都京東方公司的一名技術工人,中專畢業后他在深圳打工十年,京東方在成都落戶,提供的崗位正好是他原來的老本行,他決定回到家鄉工作。
楊文雪(成都京東方 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職工):當時我們分到那里的時候,我們同學他們第一批去了(深圳)40多個人,留到2006年的時候還有5、6個人,然后把我叫過去,現在我們都回來了。
成都富士康員工:這里的工資要比廣州那邊好一些。
記者:你累嗎?覺得工作壓力大嗎?
成都富士康員工:沒有呀,很輕松啊。
劉戈(評論員):我現在是在四川成都高新西區的一條馬路上,在馬路的右邊是2009年竣工的京東方,那么這是一家生產手機屏幕的企業,現在有2000多工人在這里頭工作,那在我的左手這一片建筑是富士康,現在有7、8萬員工在這里頭工作,光是成都高新區,去年一年就增加了15萬個工作崗位,所以現在招收員工成了各企業的一個頭等大事。
面對用工需求,快速增加的情況。去年11月,成都就啟動了人才火影工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一部分的區市縣,組團到上海、江蘇等地,招募川級務工人員回鄉就業、創業。在提供充足崗位的基礎上,成都市還提出建立200所公益幼兒園的配套措施,解決返鄉務工人員回鄉就業、創業的后顧之憂。在成都的一家食品包裝機械公司,工人們陸續的回廠上班,公司的經理方強對工人的返廠很有信心。
方強(成都南聯食品機械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誰家里農活忙的時候,不但他可以回去干,我們廠還組織職工干部一起幫助他干。
公司負責人還表示,在成都的分公司工人工資和廣州總部工人的工資標準是一樣的,而且還有很多的培訓機構。
劉戈:務工者回鄉是一種正確的選擇
(《今日觀察》評論員)
現在徐劉松的收入和他原來在廣東東莞和中山差不太多,但是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卻比以前高了不少。小徐原來在廣東東莞和中山是在五金廠子里,后來學了開數控機床。其實在小徐結了婚以后,他愛人也是金堂本地的,一起在東莞打工認識的,開始的時候沒有想家鄉,但是生下了小孩以后,就面臨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那就是孩子誰看?送到當地的托兒所,條件最差的托兒所也要四五百塊錢一個月,如果把雙方的老人接來看孩子又是更大的一筆費用,生活的壓力突然就增大了。
在這個時候,小徐聽說家鄉已經辦起了一些廠子,他就恰好在現在工作的廠子里找到了工作,那么現在看來,回來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其實很多人都是想回家,但是讓他回家種地肯定不可能。現在想回來就能回來,因為現在家鄉也有很多新的工作機會,這些工作機會和他原來的工作經驗和崗位經驗是相關的,所以他們現在能回來。
曾湘泉:回鄉是務工者的在聯合決策下進行的抉擇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院長《今日觀察》特邀評論員)
從中國的整個發展來講,勞動力的需求在調整,現在的民工荒也好,招工難也好,實際上是從2004年開始的。在那個時候,恰逢農村土地稅的調整,因為土地稅收農業稅取消了,那么在外面打工的機會成本就上升了。所以從04年開始,第一次發生了招工難的問題,這一次其實跟09年的金融危機,還有中央政府對中西部巨大的投資和發展有關系。
現在很多中西部地區都已經發展起來,他們有很多崗位了。現在中部宏觀的情況是什么樣的?24歲以下的勞動力整個在下降,這是一個很大的改變。從個人的行為來講,就業的決策性,包括家庭的考慮,這實際也是聯合決策。我要在哪里工作?我要考慮整個生活成本。過去沿海比內地的工作機會多,工資要高一點,現在這個差距很小,但是在外地工作有交通的費用,有食宿的問題,有家庭照顧的問題。其實在去年的時候,很多這種情況就都已經出現了。
劉戈:搶人大戰持續升溫 招工難現象愈演愈烈
(《今日觀察》評論員)
沿海地區和中東部地區的搶人大戰現在開始了,沿海地區告訴務工者,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家鄉卻告訴務工者,歸來吧,浪跡天涯的游子。為什么會產生這樣一種狀態呢?金堂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局長跟我講,金堂縣是70萬人的一個人口大縣,其中有30萬人長期在外務工。廣東東莞的厚街鎮就是金堂人的一個主要聚集地,最多的時候有7萬人,大家把那個地方叫做小金堂。前些年,每到過年的時候,金堂縣的縣委書記都領著大家去厚街鎮訪問,訪問的目的就是把本地的剩余勞動力推銷到東莞去。所以從去年開始,就發生了大的變化,金堂縣領導開始在招人回來了,因為金堂縣的當地用工也出現了問題。在東莞發家致富的金堂人跟金堂縣縣領導表示,你們下次來別再提招工了,要是再提招工,我們就恕不接待了。今年春節,金堂縣領導就只好采取地下工作,在和東莞金堂商會聯誼了以后,私底下再去農民工聚集的地方發招工廣告。
在這個時候,就開始出現了一個爭奪戰。因為成都周邊地區的工作崗位一下子增多了,比如富士康去年一下子就在成都招了8萬人,今年還要招10萬人左右,還有比如聯想等一些電子類的企業在成都形成了一個產業集群,需要大量的用工,現在用工的名額分配到了各個區縣,必須得完成。當地人事部門重要的工作就是幫這些企業招工,所以現在東部沿海地區的招工難現象愈演愈烈了。
在這種情況下,其實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中西部的勞動力是有限的。比如80萬的勞動力過去都是在沿海工作,但是在東莞,就要有30萬人回到當地去務工,這就對東莞構成了影響,而東莞的產業升級并沒有完全實現。所以這個時候就出現了招工難。雙方的爭奪預示著,現在中國還在勞動力需求水平比較高的時候,那么產業結構調整、投資結構調整就會對就業需求發生很大的影響。
曾湘泉:招工難的現狀在短期內不可能解決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院長《今日觀察》特邀評論員)
我們回顧30年的歷史,實際上是從沿海14個改革開放區發展開始的,因為從全球的經濟來講,都是投資帶動就業,就是資本往哪里走,才會創造就業崗位的需求,就像當年的美國到日本,日本、韓國到中國的沿!,F在中國就發生了一個很大的變化,就是資本的轉移。比如首先看企業投資,像富士康就是從深圳向中西部轉移,大量的沿海企業都開始轉移,所以這樣的膠著狀態短期內不可能解決,大概在五年內,甚至十年內,還要有一個過程,而且對我們的沿海省份以及企業來講,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中西部爭搶農民工,新動向折射出中國產業怎樣的新變化?
元宵節還沒過,重慶市開縣汽車站里外出打工的人流已經熙熙攘攘,開縣有人口160萬。常年有50萬人在外打工。過完年出門打工是開縣人很常見的選擇。但今年開縣曼安村的村民吳靜決定留下來。
吳靜(農民工):孩子和媽都在家,老公現在在自行車廠上班,
記者:如果你回來,你家就團聚了?
吳靜:對呀。
吳靜以前在福建晉江一家鞋廠打工三年多時間,如今有了孩子,此外家鄉經濟形勢的變化和就業崗位的增加,也讓她下決心留在家鄉,開縣去年的第七生產總值比上一年翻了一翻,勞動的需求也出現了猛增,今年當地新增的勞動力需求就超過兩萬人。放眼重慶市,去年重慶著力打造的信息產業,一年新增就業崗位超過十萬個。勞動力需求的增加,使重慶從千方百計送人出去,變成想法設法讓農民工留下來。在重慶璧山縣37歲的黃登玉一家,搬進了公租房,45平米的房子月租金只有135元,這比以前在外打工時省了很多的錢。而且五年后這房子還可以買下來。這讓黃登玉一家非常的高興。目前在重慶已經有四萬戶農民工住進了公租房。
周澤(重慶市就業局副局長):在重慶可以說這些農民工來就叫就業,在市外特別是沿海企業就叫務工,為什么這么講。因為我們的公租房大概一平米就十元錢,五年之后就歸自己,他經過幾年辛苦努力他能夠買下這個房子,如果到沿海房價太高,他只能務工,最終還是落葉要歸根。所以重慶還有戶籍制度改革這些政策,這些都吸引了我們的農民工到我們重慶來。
再來看河南,河南省人力資料和社會保障廳,針對勞動務工人員就業意愿的問卷調查顯示,今年春節前從省外返回的勞務務工,比往年增加了20%。春節后不愿意繼續到河南省外就業的勞務工比去年增加了15%。達到了180萬人。
曾湘泉:中西部要抓住這個機遇 讓務工者愿意回鄉就業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院長《今日觀察》特邀評論員)
從理論上來講,梯度推移從沿海向中部、西部推移,所以最后產業的格局肯定是,迫使東部的產業升級,就是產業梯度統統換掉,現在把籠子騰出來,是不是能換掉?現在就是梯度推移,產業肯定就是這樣,資本向邊際受益高、邊際成本低的地方去調整。在這種情況下,中西部實際上獲得了一個機遇,那么中西部的政府也必須要適應這種情況,要抓住這個機遇。企業過來了,中西部怎么樣去擴大以及更好的發展?重慶的做法也反應了這種情況,它提供廉租房,給予更多的支持措施,都是在適應這種大的趨勢。
劉戈:沿海地區的很多區位優勢現在已經喪失了
(《今日觀察》評論員)
有一個工人跟我說過一句話:過去老板在哪,我們工人就去哪,現在工人去哪,老板去哪。這就是一個大的變化,除了這個變化,還有一個變化就是,市場在哪,企業老板會往哪跑。比如小徐就業的食品機械加工廠原來是在深圳,是在東南沿海,后來因為四川地震,所以他作為一個支援項目來了四川,來了以后,這個加工廠發現歪打正著了,因為這個地方離他們的市場更近了,而且招工又非常方便,所以他們現在準備把集團公司的總部搬到四川來。
再有,我去了一家企業叫京東方,是生產手機屏幕的。我問負責人:你的終端還在深圳,為什么你在這個地方生產手機屏幕?負責人說因為屏幕附加值很高,用空運和汽車運輸對產品影響不大,而且這個地方有工程師、研發人員,還有熟練的技術工人。還有一些生產筆記本電腦的企業,它的出口方向是歐洲。所以一般從成都到貝爾法斯特、斯塔拉斯寶有航運、空運,反倒比從東莞或者蘇州昆山去歐洲的距離要近。所以原來沿海地區的很多區位優勢現在沒有了,所以現在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個變化。由于人員的流動導致了產業結構的變化,由于產業結構的變化又導致人員的重新配置,這樣互相之間形成了一個互動的關系。
曾湘泉:務工者沒有真正融入城市 所以流動率很高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院長《今日觀察》特邀評論員)
從長期來講,是城市化的建設、中小城市的發展,為什么現在農民工招工難的問題很難解決呢?因為我們的城市化跟它不配套,很多人進入城市做產業工人,但并沒有真正融入這個城市,所以農民工的流動率很高,一旦出現問題,務工者就馬上去其他地方,這樣就對廣東沿海形成很大的沖擊。從長期來講,我們的各個地方政府,包括企業,要從這些問題中做一些深入的研究,考慮今后的一段時間的對策,中國的就業問題一定不能掉以輕心。
(《今日觀察》欄目播出時間:周一至周五21:55—22:2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