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濟南11月28日電(記者呂福明)我國能源供需“逆向分布”的特點,決定了西電東送、西煤東運、北煤南調等能源輸送戰略的長期性,而今年以來我國局部“電荒”的持續蔓延,更加凸顯我國鐵路運輸方面的瓶頸制約。
記者近日在我國能源產區采訪時發現,山西、內蒙古、寧夏和新疆等省區煤炭資源儲備豐富,但當地煤炭資源外運受限于有限的鐵路及公路條件,外運成本居高不下,這也是導致目前東南沿海等地區煤價堅挺的重要原因。
由于鐵路運量大、價格低,具有經濟、環保特性,在我國西煤東運、北煤南調中發揮著主力軍作用。據濟南鐵路局運輸處常務副處長姜洪濤介紹,今年預計全國鐵路運量22.6億噸,同比增加2.6億噸,增長13%;鐵路運輸預計占到煤炭運輸總量的66%。
從“十一五”開始,國家加大了對鐵路建設的投入。2010年,中國鐵路運營總里程達9萬公里,規劃到“十二五”末,總運營里程達到12萬公里,排世界第二位。然而,西北鐵路建設遠遠滿足不了煤炭外運要求,導致局部地區經常出現煤炭偏緊的狀況。
目前,與內地較大的煤炭需求相比,“疆煤東運”能力仍顯缺口。業內人士認為,采取“輸煤輸電并舉,加快發展輸電”的策略,是打破我國能源供需“逆向分布”制約的戰略選擇。而除加快鐵路建設外,還應考慮建設特高壓線路。
來自新疆煤炭工業管理局的數據顯示,新疆煤炭儲量預計占全國煤炭儲量的40%。如果規劃中的五條特高壓線路全部建成,“十三五”末新疆對外輸電能力最高可達4450萬千瓦,每年可就地消耗電煤1.3億噸。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當前,跨區輸電已有力緩解廣東、上海、山東等省市的火電緊缺局面。據山東電力集團公司介紹,借助“外電入魯”工程,今年來自寧夏東部的近300億度電為本省迎峰度夏發揮了支撐作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