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聯合早報》10月22日文章,原題:宜家“奇觀”
兩年前由朋友帶路到上海徐家匯的宜家家居感受“奇觀”后,筆者就認定宜家是觀察(中國)城市居民行為舉止的絕佳場合。在推行體驗營銷模式的家具展示廳里,沙發區內小情侶卿卿我我旁若無人;有一家大小占領整個沙發,飲料和食物擺桌上,把展示客廳當自家開派對。在床褥區更不用說了,男男女女各挑一張大床躺下,大概是昨晚沒睡好。
事隔兩年舊地重游,視覺震撼已沒那么大。一切其實很簡單,只要謹記千萬不要買展示商品就好,因為實在是有太多陌生的屁股坐過,太多雙腳踩過,太多不認識的身體躺過。走到餐廳用餐,看到一個“告顧客書”放在顯眼處,想起最近在網上看到的免費咖啡誘發中老年人相親活動的報道。以“書”的內容判斷,可以想象那個相親場面確實讓宜家hold不住了。
不管是“免費咖啡福利”或“體驗營銷模式”,這些在國外原本很一般的營運模式為何到了中國就變了味?前者引來相親交友團,后者招來睡覺團。
有人從宜家“亂象”看出中國民主道路非常艱難,認為在政府缺乏民主執政能力、社會缺乏相應匹配制度、民眾缺乏“民主默契”的情況下,想照搬某一套方案在中國復制下去,肯定不可行,中國民主必須走出自己的路,要不然就會像現在的宜家一樣。
若把思想層級拉低一點,宜家現象其實反映了中國人靈巧變通的文化,有免費咖啡就交友,有床就睡,有沙發就坐,中國人善于變通的個性將人與環境的和諧性推向極致。不必理會距離文明有多遠,更不必理會所謂文明的眼光,自我保護和生存才重要。
因為可以變通,所以很多東西在中國都會變味。在空調社會中長大的人,可能從小被教育得思想單純直白,以為所有事情只有一種處理方式。面對花樣很多的真實世界時,只能以茫然失措和千百個“為什么”來質問無法理解的現象,為什么有人可以在商場的床上肆無忌憚地睡覺、搜刮奶精和白糖、卷走太多的廁所紙、占位喝免費咖啡……
人性就是復雜多面,中國社會只不過是毫無保留地將真實人生和復雜人性的每一個面向都攤出來罷了,它有時赤裸得讓人難受,有時詼諧得讓人發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