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客座教授
2009年當我開始動筆撰寫《中國準備好了嗎?》(“China and the Credit Crisis: The Emergence of a New World Order”)一書時,全球金融危機爆發(fā)已三個月。我當時的感覺是,對于危機之前就已經開始、而后也必將持續(xù)的緩慢長期的全球勢力東移,危機將成為一種催化劑。然而近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主席米尼克·斯特勞斯·卡恩的辭職,出人意料地將世人的注意力焦點從全球實力變化轉到了這個國際組織和誰將接替卡恩這件事上。我們似乎已經進入了某個“新的世界秩序”,速度之快遠遠超過了我兩年前的預期。
卡恩在紐約一家旅館因行為不檢點受到的指控,一時間成為社會的熱點話題。法國各電視臺的晚間新聞里,充斥著這位IMF前總裁的畫面:雙手被銬的卡恩,正準備鉆進一輛警車;隔日紐約一位法官拒絕了卡恩的保釋請求。此事若發(fā)生在法國或任何其他西歐國家,卡恩絕不會在等待判決期間,被迫遭受三日囹圄之苦。只要付上一大筆保釋金,他就可以舒舒服服地回家了。法國與美國不同,依舊是一個男權社會,女性只需要漂亮得體,相夫教子或者還有份工作。法國人像意大利人一樣,通常對男人沾花惹草睜只眼閉只眼。而這次法國人對卡恩事件的震驚反應,并非因后者的私生活被坦露在世人面前——卡恩好色早已是公開的秘密,只是法國社會對此一直視而不見罷了——而是有感于美國司法制度對他的嚴厲。卡恩若是成功回到歐洲,而不是在紐約肯尼迪機場跑道上準備飛往歐洲的法航班機的頭等艙里被抓獲,他恐怕今日還坐在總裁的寶座上。
然而,卡恩辭職已是既成事實。他的離開給全球金融管理造成的巨大空洞,凸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近年迅速增長的實力和影響。僅五年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還如同一潭死水,里面工作著一群來自全球名牌學府的高級經濟學家,日子無憂無慮。這個組織何時起變得如此無足輕重?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它為某一目標而產生,但這個目標卻從未存在過。在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對二戰(zhàn)后全球經濟及金融格局的構想當中,世界各國和平相處,主權和經濟獨立均得到尊重。他設計了一種世界貨幣,來取代美元、英鎊和日元,在全世界通用。他認為有必要建立一個新體系來鼓勵各國保持財政基本收支平衡,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通過調控各國的收支,成為新的國際貨幣體系的發(fā)行、監(jiān)管及執(zhí)法機構。它由各國代表組成,獨立于各國利益之上,以建立一個更加和平、互助和富足的世界為目標。可是1944年時的世界霸主是美國,對于美國人來說,美好世界意味著是全世界都買美國貨,美國的勢力范圍越遠越好,而不是為了全球利益而平衡各國間的利益。他們需要美元來為其資金和企業(yè)走向世界開路。所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有了,卻沒有新的國際貨幣。影響不了世界經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只能給自己找點無關大局的差事做。到1990年代,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官員們更無用武之地。
然而2008年的金融危機顯示,美國維持實力已不光仰仗飛機大炮,更需要財富和鈔票。華爾街幾近全軍覆沒的慘況,標志著美國人及其利益統(tǒng)治一切的時代就此結束。昔日發(fā)達國家財政狀況的惡化,突然使統(tǒng)領世界經濟的領導層出現了空缺,必須有人來填補。2007年法國總統(tǒng)薩科奇為了趕走自己的政敵,任命卡恩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事實也證明卡恩當時確是最合適人選。他的遠見、資歷和個人魅力幫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填補了這一權力空缺。無論是在金融危機期間,還是后來G20集團在華盛頓和倫敦召開的各種會議上,卡恩都以當時垂頭喪氣的美國財長所欠缺的睿智、領導力和信譽,將中國等受危機沖擊較小的經濟強國,與美國等受創(chuàng)嚴重的國家聚攏在一起。
卡恩領導下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金融危機的反應,讓這個組織從華盛頓H街上死氣沉沉的狀態(tài),走到了世界地緣政治的前臺。最近不斷加深的歐洲債務危機,更近一步增強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全球的重要性。因為只有說服歐盟各國做出統(tǒng)一有效的艱難決策,才有可能化解危機。卡恩已顯示出實現這一目標的領導能力。事實上,他5月14日被捕時,正準備飛往柏林與德國財長會面,以說服德國接受希臘債務重組。
若是五年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甄選新總裁很難成為頭條新聞,如今卻引起全球媒體的猜測。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最近特別強調了迅速確定新人選的緊迫性。應由歐洲人繼續(xù)擔任,還是廢棄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成立以來美國人領導后者、歐洲人掌管前者的傳統(tǒng)?2008年以來,以中國為首的迅速發(fā)展的低收入國家的經濟實力日益強大。不少人認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下任總裁應出自這些國家。其他觀點則認為,眼下歐洲面臨的財政危機局勢需要下一任總裁仍是歐洲人。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任期五年,目前的代理總裁約翰·里普斯基將于8月退休。無論誰繼任,都需要具備相當的能力,因為除了歐洲財政危機外,還要應付一系列其他重大問題。理想狀態(tài)下,新總裁人選應該有過管理央行的背景并且政治立場中立,在程序透明的前提下,完全憑資歷當選。這也是中國的觀點。
可惜,這不是一個理想的世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一職因新近獲得的影響力,在任命上已帶有很強的政治傾向性。其選舉章程規(guī)定,任何議案都需要85%的股東投票通過。雖然去年投票權進行了重新分配,6%的投票權力轉給了低收入國家(2012年生效) ,美國卻因握有超過16%的票數而依舊具有實際上的否決權。英日兩國共占11%的票數,它們都有各自特殊的理由而經常選擇站在美國一邊。所以,美國仍然完全可以控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為己所用。雖然蓋特納近日也表示應該結束歐美壟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高層職位的現狀,但其目的是希望盡早出爐合適人選,以便馬上處理當前的嚴峻形勢。處理國際貿易和經濟事務,有誰能比拉加德,這位經驗豐富的法國內閣部長更合適呢?她不僅親歷歐洲債務問題的談判,還在法國作G20集團作輪值主席時,參與研究解決全球重大經濟問題。
我估計不出個把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新總裁就會出爐。此人不會來自任何一個高增長、低收入的新興市場國家,而是來自法國,還是一位女性。拉加德女士是位律師,雖然不是經濟學家,但她在國際金融界有良好聲譽,還是談判高手。此外還有一些非常有實力的其他候選者,如就職于華盛頓布魯金斯研究院的土爾其前財長卡麥爾·德維斯,以及墨西哥現任央行行長奧古斯汀·卡斯坦斯,后者已宣稱將參與競選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一職。然而,要想讓非洲、中東、亞洲及拉丁美洲在內的廣大的新興國家與地區(qū),短期內一致推舉出一名能代表他們共同利益的后選人,實非易事。改變現狀還有待時日。怕的是,等到兩三年后歐洲債務危機有所緩解,任命拉加德就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一事,看上去就會像老牌發(fā)達國家又一場政變。下一次,新興國家和地區(qū)必須團結一致推選一名共同的候選人——也許是個中國人。但是,卡恩事件最終表明,至少在現在,全球的領導權仍掌握在美國和歐洲人手中。(馬冰/譯)
來源:經濟觀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