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本報評論員 阮修星
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至今恰好一個月。截至昨天,全國人大網站共收到社會各界近23萬條的意見,創下公眾網上參與意見的新紀錄。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公眾對個稅改革的關注與期待。目前尚不知這些意見的詳細情況,但從近期媒體上報道可以發現,來自不同領域、不同背景的人士,從不同的角度和立場,發出了不同的聲音。這些聲音或理性、或情緒化,或專業、或草根。各種觀點交織在一起,很難達成一致。
盡管如此,但這是一個好現象。個稅改革關系每個人的切身利益,全國人大“開門立法”,讓各界積極參與,發出各自的聲音和利益訴求,無疑將使立法更好地集中民智、體現民意、符合民心。
綜合目前的觀點來看,社會各界爭論的焦點集中在:3000元的起征點是否合適、應該如何確定起征點、該不該考慮地區差異等等。普通老百姓大多贊成,要進一步提高起征點,并考慮地區差異;一些專家認為,3000元的起征點比較合適,減稅力度也比較大;還有一些觀點認為,應考慮個稅免征額與CPI掛鉤。這些觀點似乎都有道理。但是,不管從哪個角度去討論個稅改革的問題,有一點必須弄清楚的是:此次個稅改革的最終目的是什么?溫家寶總理在今年3月5日人大開幕會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強調,將提高個人所得稅免征額作為“今年給老百姓辦的第一件實事”。毫無疑問,個稅改革就是為了減輕人民的負擔,讓人民更多地分享改革的成果。這是判斷個稅改革方案優劣的最佳標準,也是唯一標準。因此,只有遵循這條標準制定出的方案,才能正常地運轉,才能有效地發揮它的作用。
抓住了減稅、減負這條主線,再來判斷目前各界爭論的焦點問題就容易多了。那些從純學術、純技術角度,甚至是從小集團利益發出的聲音,在這條標準下其優劣一驗即明。我們又何必糾結于一些無謂的爭論呢?在可行的基礎上,只要個稅改革的方案能夠讓廣大百姓得到實惠,那么,就應該力排異議,堅定不移地寫入法律條文中實施下去;而那些有損老百姓利益的餿主意,則應堅決地予以摒棄。我們希望,參與草案修改的政策制定者和決策者能夠拿出更大的智慧和勇氣,排除一些壓力和“噪音”,更多地去傾聽老百姓的聲音,更多地反映他們的訴求,在個稅改革上的步子邁得更大一些。
必須強調的是,個稅改革面臨非常繁雜的主客觀因素,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對改革方案我們也不能過于苛求。只要明確了個稅改革的目標和方向,相信集各界的智慧和努力,個稅法會不斷趨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