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靜
一語成讖。
2010年12月9日,《中國經營報》記者與陳曉的一段對話,在三個月后不幸成為了現實。“對我個人來講,是否繼續待在國美這個崗位上意義不再重大。等到國美公司治理完善的時候,我肯定會有一天選擇離開國美。”
2011年3月9日晚間,國美電器(0493.HK)發布公告表示,現任董事長陳曉將辭去董事局主席一職,由大中電器創始人張大中接任。此外,孫一丁將不再出任執行董事,但留任行政副總裁。
“陳曉離開是一定的,只是大家認為沒有這么快。”一直關注“陳黃之爭”的長江商學院副院長滕斌圣認為,“黃光裕是持股30%多的大股東,陳曉僅占不到2%的股權,實力極其懸殊的情況下,作為職業經理人的陳曉根本是沒有機會的,而選擇離開則是三方平衡的最佳結果。”
的確,從當下結果看,陳的離開似乎讓僵持不下的職業經理人、公司創始人、基金經理人三方之爭“完美”收官——職業經理人完成危機時期托盤控盤使命功成身退;家族創始人持絕對控股權重新歸隊;基金經理人坐享其成的同時將公司運營風險降到最低。
不過,仔細分析來看,陳曉出局至多只能算是換來了國美的短暫“平衡”,由于其內部矛盾仍存,一場新的博弈才剛剛開局。
首先,國美必須承受高層地震連鎖反應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
根據香港聯交所披露,2011年1月12日和13日,原國美電器副總裁孫一丁分別以3.05港元和3.1港元的價格出售國美股票,其持有的1300萬股目前只剩下975萬股,而與他同時出售股票的還有國美電器執行董事、副總裁魏秋立,其持股比例從最高時的0.12%下降到0.09%。雖然孫一丁仍留任國美行政副總裁一職,但有國美內部人士稱,孫一丁未來離開國美的可能性很大,而其他高管去留亦成為公司下一程發展的不穩定因素。
其次,張大中作為國美董事局主席的繼任者,將可能面對新管理思路的反復與磨合。
不可否認,陳曉對于國美公司而言貢獻有三:其一是推進公司組織架構變革,改變了黃光裕時代一言堂的局面;其二是將僅僅關注規模擴張改為同時強調單店效益,改變了黃光裕時代的粗放式管理模式;三是落實了股權激勵計劃,在危機關頭,凝聚了公司高管及核心骨干的士氣。陳曉的退場是否意味著國美此前的黃氏管理風格將復辟,外界仍存諸多擔心。
再次,職業經理人之于國美公司的位置及權屬依然尷尬。
“可有可無,隨時可以被替代。”滕斌圣用一句話來概括中國式職業經理人的生存現狀,在持股比例微弱、甚至完全不持股的情況下,職業經理人在關鍵決策上基本處于失語狀態。作為上市公司,國美在公司管理架構上雖然做出調整,但依然沒有改變公司決策高度集中于個人的現實。比如,在國美運作上市后,黃光裕曾將持股比例從75%下降至34%,套現上百億;與此同時,他還曾幾次修改公司章程,規定董事會可以隨時任命董事而不必受股東大會設置的董事人數限制等。而張大中作為國美的非執行董事將來權屬多少亦是懸念。
在從家族公司向公眾公司轉制過程中,在職業經理人、基金經理人、公司創始人三方勢力匯流中,國美屢遭不“適應癥”。他的樣本意義值得深思。
目前,家族企業發展方式有兩條路徑:一是美國公司模式,即國美所遵從的公眾化職業化發展方式;另外一種就是傳統家族公司模式,即家族的成員共同擁有這個企業,在家族成員里選出有才干的人組成董事會,按照現代商業制度的運作來管理企業。
不管是哪種模式,其公司管理都遵循著從集權到分權,多方制約、多方決策的權力架構組織模式,“即使是傳統家族企業,其內部成員之間,也存在優中選優的過程,通過家族憲法、家族議會的方式,他們可以實現對各方權力的約束。”滕斌圣說。而與此相對,內地家族企業則更多是一種“封閉式”,“一對一式”的簡單傳承方式。這自然也限制了企業管理的改進與發展。
“中國內地企業目前不存真正的職業經理人階層,這與內地公司發展歷史短、職業經理人誠信度低、社會法制不健全有關。陣痛再所難免,歷史也很難跨越。類似國美公司創始人與職業經理人之爭,在未來內地公司的發展中也必然會再次爆發與反復。”國務院參事室研究員、中國民(私)營經濟研究會會長保育鈞如是說。
中國經營報微博:http://t.sina.com.cn/chinabusiness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