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文新:“央行利率走廊”的新方式
【熱點觀察】“央行利率走廊”的新方式
鈕文新
11月19日晚間,央行[微博]公告稱,將于11月20日下調分支行常備借貸便利(SLF)利率,對符合宏觀審慎要求的地方法人金融機構,隔夜、7天的SLF利率分別調整為2.75%、3.25%。在此之前,二者利率分別為4.5%和5.5%,降幅很大,分別達到175個和225個基點。我們應當如何理解這一舉措?
我認為,央行在構建自己的基準利率體系。有人稱之為“利率走廊”,而在我看,它應當被定義為“央行利率走廊”。未來中國的央行基準利率如何定?通過怎樣的方式向市場表達央行的利率意愿?我們當然希望央行盡快給出這個問題的答案,同時需要通過一段時間的交易培育和測試其有效性。我認為,這個問題不解決,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最缺乏基礎,甚至根本不成立。
現在我們好像看到了“未來央行基準利率”的雛形:央行利率通道。所謂央行利率通道,我的理解是:央行用自己完全可控的利率,給定市場利率多個上限、一個下限。現在看,上限就是一系列“央行政策利率”對應的利率。而下限則是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存款利率,也稱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這個利率同樣是央行給定的、完全可控的利率。
值得注意的是:通道不是一個,而是多個。換句話說,每個期限的利率對應一個通道。同時,央行希望一年期以下的各期限市場利率,都能落在央行給定的通道之間。如果超出上限,央行將增加貨幣供給(投放貨幣),把市場利率拉回到通道之中;相反,如果市場利率逼近通道底線,那央行則會通過回籠貨幣數量,去實現其滿意的結果。目前看,央行只控制一年期以下的利率上限,超出一年期的市場利率屬于資本市場利率,應當按照市場交易原則,在短期(一年期以下)利率的基礎上加點形成。
說實話,這樣的控制方式相當新穎,目前為止我還是第一次看到這樣的利率控制方式。而這恰恰體現了“價格與數量”共同作用的、中國式的利率控制方式。而且,精細化程度似乎比傳統方式要高。比如,未來減息的過程,通道越走越窄,市場利率跑出通道的概率越來越大,而央行數量投放也更加頻繁,貨幣寬松也就實現了;加息的過程,通道越走越寬,而市場利率跑出通道的概率也越來越小,央行不僅不需要投放貨幣,而且在不超出通道的前提下,可以適度回籠貨幣。
另外,現在壓低央行利率上限,對于減低企業融資成本而言,恐怕比降低存貸款基準利率來得更加實在。因為,它對商業銀行的集資成本直接構成作用,大大降低了銀行日常調劑流動性的成本,使商業銀行更容易把央行利率意圖傳導出去。存貸款利率則不同,即使降低了它們的基準利率,但因為上浮、下浮空間都不再受到管制,在競爭激烈的前提下,對市場實際利率的降低作用有限。
當然,現在看,央行對“利率通道”的管理還只是一個過渡形式。但如果行之有效,則不妨延續下去。
(作者系CCTV證券資訊頻道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