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見】中美經貿在競爭中趨向平衡
編者按
2015年9月22日至2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并出席聯合國成立70周年系列峰會。這是中美面向未來規劃兩國關系的一次重要訪問。《中國經濟周刊》本期推出不同視角的文章,從經貿、金融等方面闡釋中美新型大國關系內涵。
杜旸
在今年上半年舉行的第七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和第六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中,中美雙方在戰略、經濟和人文交流領域分別取得127項、70多項和119項具體成果。而此次習近平主席訪美更是為兩國努力構建的新型大國關系注入一針強心劑。隨著中美各自國內經濟形勢的新發展以及兩國在各個領域合作的不斷調適,作為中美關系“壓艙石”的經貿關系也得到進一步發展。
首先,中美經濟總量差距的縮小帶動雙邊經貿關系態勢趨向均衡。盡管美國依然保持了對華經濟、科技、社會、人才密度等方面的全面領先地位和戰略優勢,但中美之間的力量差距確實在縮小。2014年,美國和中國成為世界上僅有的GDP超過10億美元的國家,并且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由于雙方增速差距在減小,中美經濟總量會呈現出持續接近的狀態。而經濟總量接近是兩國經貿關系朝向均衡發展的根本依據。
在貿易領域,美國在中國對外貿易中的重要性相對下降,而對華貿易在美國對外貿易中的比重相對上升。根據中方統計數據,2014年,對美貿易總額、對美出口和自美進口分別占中國貿易總額、出口總額和進口總額的12.9%、11.5%和8.1%, 與數年前相比,這三大指標值持續下降。而美國越來越需要中國市場,2014年,中國成為美國第二大貿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場和第一大進口來源地。
在投資領域,從中美投資關系來看,中美經貿關系均衡的態勢更為明顯。截至2014年底,中美雙向各類投資存量超過1200億美元,外國對華直接投資中,美國排名第六;同時美國已成為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第三大目的地。
其次,中美兩國在國際和地區經貿領域的制度競爭愈發凸顯。隨著中美兩國在國際和地區的經貿合作不斷加深,兩國在經貿規則制定方面的競爭特征也愈發凸顯,究其實質是崛起國和現狀國之間的大國競爭。
在國際貿易領域,美國先后發起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TP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協議(TTIP)談判和服務業貿易協議三大區域性的談判,試圖甩掉WTO[微博]締造新的國際貿易游戲規則。而作為WTO的主要受益者,中國則極力捍衛WTO的權威與合法性。在區域層面通過推動中日韓自貿區、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和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這三大談判,來化解來自美國TPP的強大影響。同時,中國倡議建立的三大區域性開發銀行——金磚開發銀行、上合組織開發銀行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將沖擊美國控制的世界銀行[微博]的金融主導地位。此外,中國積極參與清邁倡議多邊化以在東亞建立危機救援機制,推動在金磚框架下建立外匯儲備應急機制,它將有可能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微博]產生強大的競爭壓力。
最后,中美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發揮著重要的雙核作用。中美新型大國關系不僅關乎中美,而且塑造全球。在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視角下,中美經貿關系有超出雙邊關系的全球意義。中美在推進全球經濟治理方面有著突出的合作,為全球經濟治理注入了強大的治理意愿和政治動力。
當前,中美之間的“安全困境”仍是新型大國關系的障礙。不沖突、不對抗是雙方關系底線,“戰略與經濟對話”推進政治與經濟結構聯系上更加緊密,包容性外交是實現兩國共同利益的戰略基礎。中美兩國要認真研究在經貿領域出現的新常態,并立足于此更好地謀劃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構建。
(作者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微博]國際關系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