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浩俊
據媒體報道,作為推進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重要部分,針對目前正在進行的國企改革,國家層面正在醞釀相關政策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對改革中可能出現的“灰色地帶”加強監管,保證國企改革順利進行。
如何在改革時確保國有資產不再出現新的流失,不再出現太多的“灰色地帶”、“黑色地帶”,是各級在國企改革中必須高度重視并嚴格防止的一項工作。眾所周知,上一輪的國企改革,反映最集中、最普遍,也是最激烈的一個問題,就是國有資產流失。特別是地方在改革過程中采用的經營管理層收購方式,更是公開性、透明性極差,國有資產流失的問題更嚴重。新一輪國企改革,顯然必須在這方面加大監管和預防力度。
顯然,中央企業在改革過程中,更需要把握好國有資產流失問題。一方面,中央企業中資源型企業較多,而資源型企業目前大多處于比較困難或低迷的狀態,效益下降或虧損現象比較嚴重。如果現在就改,是改不出“價值”來的,出現“灰色地帶”、“黑色地帶”的空間也更大;另一方面,中央壟斷企業很多,盡管這些壟斷企業在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下,也出現效益下降的現象。但從長遠來看,仍然存在著很大的效益提升空間。因此,在產權轉讓、推進混合所有制過程中,如何客觀、公正、有一定前瞻性地對資產價格進行評估,是非常重要的。原則上講,這些資產都必須有一定幅度的增值,必須通過公開競標的方式轉讓或引進戰略投資者,而不是暗箱操作、私下交易。尤其不能人為地降低資產價格,造成國有資產的人為流失。
以中石化[微博]銷售公司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為例,如果不是洞口市場出現了較大變化,企業盈利能力比前些年有所下降,造成企業凈資產增速放慢,而且效益下滑帶來的心理價格也出現了波動,資產溢價的空間變小。不然,此次混合所有制改革可吸納的社會資本、外來資本,可能會更多,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幅度也更大。
也正因為如此,在推進國有企業改革過程中,首先要把握好力度和節奏。改革的速度必須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以及經濟形勢的變化,有計劃、有步驟地向前推進,而不是為改革而改革,為改革而不顧一切地搶速度、爭時間,避免動作過快而造成國有資產“效益性流失”。
其次要建立更加嚴格的監管制度。雖然現行制度已經比較完善,但是,在如何防止“灰色地帶”、“黑色地帶”出現等方面,還存在不少的漏洞。特別是資產評估,留給評估機構的自由裁量權很大,隨意性很強,受人為干擾的空間太大。所以,國有資產監管部門必須加大監管力度,把好評估報告的核準關,對明顯存在低評的評估報告,不僅要責令評估機構重新評估,而且要視情節輕重,追究評估機構和執業會計師的責任,取消其參加其他企業評估的資格。
再者要科學選擇好戰略投資人和合作者。改革的目的,是要讓企業發展得更好,那么,在戰略投資者和合作者的選擇上,就必須嚴格把關、擇優選擇,盡可能地不要選擇單純的資本炒作者。即便選擇這樣的投資者,也要與實體投資者結合起來,切實提高企業的實體運作和資本運作能力。尤其在推行員工持股過程中,一定要防止內部人控制、內幕交易、低價持股等方面的問題,避免國企改革再度成為少數人的福利。
就國有企業的現狀來看,改革是必然要走的路。正如有的專家所言,如果不改革,體制性流失的現象會越來越嚴重,國企經營者以資產流失換取個人腐敗利益的現象也會越來越多。但是,要改革,就必須把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放在突出位置,設置防線,確保資產不流失或少流失。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