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月22日電 (記者 邢利宇)“2014年中國經濟將進入轉型創新發展的關鍵一年,繼續保持中高速增長的基本態勢,也會面臨復雜多樣的下行壓力。”民建湖南省委主委、湖南大學副校長、經濟學長江特聘教授賴明勇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電話專訪時指出。
賴明勇強調,應該看到新一年中國經濟發展有新的有利因素和難得機遇。如發達國家不斷調整政策,可能醞釀一場新的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部分新興市場國家和一些發展中國家仍將保持相對較快的經濟增長。與此同時,中國經濟的大改革和大轉型為經濟增長帶來巨大改革紅利。具體如:
一,市場準入放開將給民營經濟帶來新機遇。在電信、新能源、醫療衛生等行業,隨著市場準入的放開,行業的供給水平、服務質量、競爭力都將得到極大提升,也將刺激整體經濟增長。
“我們相信上海自貿區、中國加入TPP談判的意愿等都會促進更多行業市場準入放開,進一步促進經濟增長。”賴明勇說。
二,“營改增”的擴容效應將逐步展現。針對服務行業的營業稅改革,由于可以帶來其下游的抵稅,既降低了服務業自身稅負,刺激了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的需求,也提高了其他行業對服務業的需求,帶來了其他行業稅負下降的效應。
三,“去產能化”基本完成。從行業數據看,太陽能、水泥、造船等幾個去產能“困難戶”情況已明顯好轉。宏觀數據方面,2013年下半年PPI增幅較上半年有明顯回升,也是產能過剩下降的證據之一。隨著產能過剩情況的緩解,這些行業的利潤率會逐漸回升,并帶來其投資的增長。
四,外部需求走強。隨著美國、日本、歐盟經濟發展的復蘇,對中國出口的需求也隨之上升。
五,地方政府債務總體可控,中央政府債務水平較低,且財政收入增長迅速。2014年政府對于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可能加速。
賴明勇分析,由于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的長期性、復雜性,世界經濟仍將維持艱難復蘇態勢,其走勢仍存在不確定性和反復性。以刺激政策帶動的反彈周期將趨于結束,新增長動力尚不明確,大國貨幣政策、貿易投資格局、大宗商品價格的變動方向都處于兩難境地,不能提供“增長紅利”。
此外,制造業產能過剩、宏觀債務水平持續上升、系統性金融風險上升、各類深層次結構性矛盾、一些關系民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等,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緩解,經濟將進入“結構性減速”階段。因此,中國經濟增長受到的下行壓力不小,上半年可能會進入階段性的增長勢頭減弱過程。
賴明勇預測,在中國經濟的大改革與大轉型、世界經濟的政策大轉型與大改革、全球經濟周期性力量的輪轉這三大力量的博弈中,中國宏觀經濟會逐步走向“信貸—投資驅動型經濟增長模式”,GDP保持中高速增長的基本態勢,體現出“底部波動”、“輕度回緩”的運行特征。
應對宏觀經濟中的新發展和新問題,他認為,仍要從中國經濟增長的三大紅利(制度紅利、人口紅利與開放紅利)出發,繼續把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作為優先考慮的選項,從激活經濟內在活力入手,牢牢抓住消費、投資和出口“三駕馬車”,保持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