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20日公布2013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據初步核算,2013年國內生產總值56884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7%,高于7.5%的目標增速,顯示中國經濟運行仍處在合理區間。
然而,有部分民眾擔心,我國GDP增速連續3年放緩且創14年來新低,是不是中國經濟增長的后勁不足,遇到了問題?
實際上,7.7%的增速是我國政府主動宏觀調控的結果,不僅沒有低于預期目標,反而反映出經濟增長出現了可喜的變化,未來中國經濟的增長不能太慢,也不能太快。
在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下,我國取得7.7%的GDP增速實屬不易,在世界范圍看,這一增速也位于高位,同時也完成了預期目標,并未超出經濟增長的合理區間。
面對經濟下行的壓力和 各種“唱空”的悲觀心態,我國政府并沒有拋出大規模的投資計劃。一方面我國以增加第三產業的比重、刺激內需等方式調整產業結構,使經濟增長方式更健康,更加可持續;另一方面,國家通過盤活存量、簡政放權等改革措施,進一步釋放經濟活力。
年度數據也顯示,我國2013年第三產業增加值262204億元,增長8.3%,遠高于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的增幅,第三產業增加值超過第二產業的意義遠大于GDP實現超預期的增速。這也證明了國家采取的一系列主動調控措施,已經取得積極成效,未來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將不斷增強。
但也應看到,我國經濟形勢仍很復,還面臨產業結構不合理、部分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等突出矛盾。對此,我們必須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加快結構調整和壓縮高污染、高能耗的產業,進一步優化經濟增長方式,保持經濟長久、良性的發展。
改革總要付出一些代價,以犧牲一點經濟增長速度為代價,換來結構更合理的內涵型經濟增長方式是值得的,這也將助推中國經濟發展的奇跡進入提質增效的“第二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