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改進入深水區
至此,中國金融的淺層次改革漸次完成,繼續改革的復雜性和難度逐步增加
剛剛結束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確立了中國金融改革的市場化方向。
回顧歷史,從1993年國務院作出《關于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以來,中國的金融改革已經走過了20年的歷程。在這20年中,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利率市場化改革、金融機構的公司治理結構改革均取得了顯著成績。
事實上,金融改革與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緊密相關。從單一銀行體系,到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并行的運行機制;從匯率雙軌制,到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從國家決定存貸款利率水平,到利率市場化;從資本項目嚴格管制,到資本項目有序開放。金融改革始終與中國經濟改革開放并行,并為中國近年來高速的經濟增長提供了保障。
但改革并非沒有經驗可以總結。自上而下的改革可能忽視基層情況;不斷增設的機構在權責利分配方面尚需明晰;宏觀調控的既有思路框架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對下層積極性的調動,往往容易造成“一刀切”;而中小微金融服務依然不足……
這些都有待未來的改革解決。
值得欣慰的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決議對相關內容均有明確涉及。央行行長周小川在接受《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金融改革將遵循市場化的方向。其中,準入放寬、價格改革和發揮市場主體的能動性是三個重要方面的內涵。
市場化取向
作為實體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金融業的改革方向與我國對于社會經濟性質的定位密切相關。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后, 對我國社會經濟的性質曾經有“有計劃的商品經濟”、“計劃為主,市場為輔”、“政府主導市場,市場引導企業”、“市場經濟” 等不同的概括。
事實上,這體現了決策層對于市場作用認識的深入。這次十八屆三中全會則明確提出,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事實上,這也是統領金融改革的整體思路。
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完善金融市場體系。擴大金融業對內對外開放,在加強監管前提下,允許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推進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多渠道推動股權融資,發展并規范債券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完善保險經濟補償機制,建立巨災保險制度。發展普惠金融。鼓勵金融創新,豐富金融市場層次和產品。
事實上,中國的金融改革從改革開放后就已經開始,并在1993年后進入實質階段。
1993年,國務院作出了《關于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這為金融改革設計了框架。之后,金融改革進入了實質階段。1994年匯率并軌。1995年八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中國人民銀行法》。從1996年12月1日起,人民幣經常項目實現可兌換。
此后的幾年,三家政策性銀行,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人民銀行大區行改革,四大金融管理公司等相繼成立。
而在1993年以前,也有一些關鍵的改革時點:1984年,中央銀行成立,這為宏觀調控奠定了組織基礎。1985年,外匯體制改革,這為建設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做了準備。1992年,股票市場推出, 這為直接融資開辟了渠道。
進入新千年后,中國的金融改革進入了以機構改革為主的階段。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此時啟動,這次改革是迄今為止最成功的金融改革之一。央行運用國家外匯儲備注資大型商業銀行,按照核銷已實際損失掉的資本金、剝離處置不良資產、外匯儲備注資、境內外發行上市的財務重組“四部曲”方案,推動銀行體制機制改革。國有銀行的盈利能力和公司治理結構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在金融改革進行的同時,金融業監管體制也經歷著變遷。隨著證監會、保監會和銀監會相繼成立,中國金融監管體制進入了分業監管的時代。與此同時,利率市場化、匯率市場化和資本項目開放也在逐步推進。
至此,中國金融的淺層次改革漸次完成,繼續改革的復雜性和難度逐步增加。
協調推進
金融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用社科院學部委員余永定的話來說,未來金融改革還有三個重要方面尚待完成,一是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進程;二是減少央行對于外匯市場的干預;三是允許資本跨境流動。
“兩率”改革是價格形成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加快推進利率市場化,健全反映市場供求關系的國債收益率曲線。推動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有序提高跨境資本和金融交易可兌換程度,建立健全宏觀審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債和資本流動管理體系,加快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
然而,利率、匯率和資本項目改革目前均受到較大阻力。
利率市場化方面,央行已經制定了三步走的方針:近期目標是建立健全自主定價機制,取消貸款利率下限;近中期目標是形成較為完善的市場利率體系,健全中央銀行利率調控能力;中期目標是全面實現利率市場化,使央行形成通過政策利率來進行宏觀調控的能力。
“利率市場化比我們想象的快得多!敝行惺紫洕鷮W家曹遠征在交易商協會的一次內部會議中表示。他認為,相比存貸款利率,更應看重貨幣市場、資本市場的利率水平,而這些利率早已經市場化了。
事實上,目前只剩下少數期限的存款利率尚未放開。但就是這最后一步,讓宏觀調控部門頗費思量。
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在第八屆21世紀亞洲金融年會上表示,存款利率放開以后有可能導致貸款利率上升,存貸利差會小幅縮窄,但短期內未必能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因此,如何在資源配置優化和金融風險把控之間做出權衡,是擺在決策者面前的一道難題。
匯率市場化改革也在近期加速。在十八大輔導讀本中,央行行長周小川提出要減少常態性的外匯干預。在目前人民幣升值預期和外貿順差仍然存在的情況下,放松干預很大程度上意味著人民幣會繼續升值。
上周的外匯市場見證了人民幣中間價“躥升”。12月11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為6.11∶1。這在很多業界人士看來,是央行減少匯率市場干預的重要跡象。
一位央行權威人士表示,人民幣的升值對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央行的外匯儲備都很有利。因為升值以后,外匯儲備可以減少,外匯儲備減少的話,匯率風險就會減少。所以,央行非常希望在比較短的時間匯率達到均衡水平。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這種想法仍受到來自其他部委和中小企業的阻力。
與此同時,資本項目開放進程也在加速。在上海自貿區的金改意見中,創設了自由貿易賬戶,這為人民幣資本項目開放改革提供了寶貴的“試驗田”,上海自貿區也將在利率市場化和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上進行試驗。這種先行先試將為中國整體的金融改革提供經驗。
上述央行權威人士表示,如果條件可能,利率市場、資本賬戶開放應該都是遠一點,走得快一點,而在這個過程中,應該協調推進。
審慎監管體制構建
在金融業改革迅速推進的同時,金融監管體制的改革也迫在眉睫。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落實金融監管改革措施和穩健標準,完善監管協調機制,界定中央和地方金融監管職責和風險處置責任。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完善金融機構市場化退出機制。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保障金融市場安全高效運行和整體穩定。
余永定對《財經》記者表示,在金融危機之后,國際金融界對于一些原本認為正確的事情產生了疑問,過去認為正確的東西,現在正引發不同思考!拔覀冞^去是仿照發達國家的做法,現在它們變了,我們也要思考。”
事實上,嚴格的分業監管體制在最近已經顯示了一定的不適應性,隨著混業經營不斷深入,分業監管的弊端逐漸暴露:隨著金融創新的加速,金融業態更加多元化,金融工具、產品快速增多并日趨復雜、高度關聯。
這些創新在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的同時,也對貨幣政策和金融監管提出了多種挑戰,而目前的監管缺位和監管重疊并存,尺度和標準也并不統一。同時還存在著中央和地方金融管理事權和責任不匹配、地方政府金融管理職責定位不清晰等問題。
央行副行長潘功勝近日在《金融時報》撰文指出,對本輪國際金融危機爆發、救助等問題的反思,進一步凸顯了金融監管體制改革的迫切性。
潘功勝介紹道,危機之后,主要經濟體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監管體制改革方案,核心之一是如何在整體上更有效地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這些改革歸納起來有三個關鍵環節:一是由誰對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承擔主要責任或最終責任;二是與此相適應哪些監管主體需要進行機構調整和職能重組;三是新的監管體制框架下各監管主體的職能分工和協調配合怎樣進行。
中國的決策層也認識到了監管協調的必要性。2013年8月,中國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建立。目前,由人民銀行牽頭的金融監管協調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已經逐漸開始發揮作用。
潘功勝建議,中國應構建維護金融穩定的宏觀審慎管理框架、協調貨幣政策和金融監管的關系、完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并使得央行在宏觀審慎管理中發揮重要作用。
【作者:《財經》記者 由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