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上周公布了前三季度相關經濟數據,其中9月物價漲幅不僅超出此前機構普遍預計的2.9%,而且躍上3%的整數位,達到3.1%,引發人們對于未來物價走勢不確定性的猜疑和高度關注。筆者分析認為,在經濟回暖的大背景下,加之冬季來臨,四季度物價將會呈現小幅爬升走勢,但明顯攀升的可能性較小,全年控制在3.5%的預期調控目標之內應該沒有懸念。
上述判斷主要基于如下四個理由:
受季節因素影響食品價格以升為主,但漲幅有限
剛剛公布的9月物價指數之所以超出人們的預期,主要是食品價格上漲幅度較大導致的。而其中鮮菜和鮮果價格上漲是主要推手,相比之下,雖然糧、肉、蛋、魚價格均有所上漲,但漲幅較小,總體價格依然平穩。而鮮菜鮮果價格之所以每每波動較大,有其自身特殊性。一是不易儲存,腐爛損失比例相對較高,致使經營成本較高推高了單價;二是9月正值中秋、國慶雙節,鮮菜鮮果消費剛性增長,供求關系導致價格上漲;三是由于不易貯存,國家層面的調控手段有限;四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異地果蔬的需求量不斷增大,長途運輸而來的果蔬成本必然是較高的。
在接下來的四季度,天氣轉涼并進入冬季,鮮菜鮮果的種植、儲存和運輸成本都會上升,價格上漲是必然也是規律,這些因素無疑會推動CPI走高,但由此拉動的物價漲幅將是有限的。這是因為糧食、豬肉這兩大類食品價格預計將會保持穩定,因此物價總水平不會產生大幅波動。據國家統計局披露,前三季度,豬牛羊禽肉產量5803萬噸,同比增長1.3%,其中豬肉產量3831萬噸,增長2.1%。生豬存欄47541萬頭,同比增長1.5%;生豬出欄50259萬頭,增長1.9%。同時,今年糧食又是一個豐收年,庫存充足,糧食供應沒有問題,糧價將保持穩定,也會對其他農產品價格的穩定產生重要的支撐作用。在糧、肉這兩大主要大宗食品供應無憂的情況下,有理由相信,居民消費價格即使受季節因素影響有所波動,總體也將保持平穩。
經濟弱復蘇格局制約工業品價格回升幅度
不僅僅是基于對食品價格走勢的判斷,從工業品看,價格下降的趨勢將會扭轉,但回升的勢頭也將是比較平緩的。這是因為,此番穩增長,不是單純地追求增速回穩,而是在調結構中穩增長,在轉型升級中穩增長,因此不會像2009年那樣上演強勁的“V型反轉”一幕,而是會不溫不火地,扎扎實實地推動經濟回升。這從中央不斷推出新的改革舉措而不是單純使用大規模投資來驅動經濟就可以看出。成功的改革所釋放的經濟推動力比大規模投資要來得更持久更有后勁,但卻不會像大規模投資那樣直接拉動工業品價格快速回升。
消費增速持續低迷制約物價上漲
去年底以來,中央嚴厲整肅公款吃喝及各種公款消費,使得餐飲、娛樂、百貨等服務行業受到不同程度影響,市場銷售增速明顯放緩。今年前三季度,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8817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2.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1.3%),雖比上半年略有加快,但卻是近10年來最低增速(歷史數據:2004年為13.3%、2005年為14.9%、2006年為15.8%、2007年為18.2%、2008年為22.7%、2009年為15.5%、2010年為18.3%、2011年為17.1%、2012年為14.3%)。
此外,今年以來,由于經濟增速有所回落,企業景氣狀況較低,居民收入增長隨之明顯放緩。統計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9元,扣除價格因素同比實際增長6.8%,比上年回落3個百分點左右。收入增長的明顯減速也是當前制約消費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遏制公款消費和居民收入減速兩相疊加,消費低迷的狀況還將持續一段時間。只有當經濟穩步復蘇已成定局,企業生產經營持續好轉盈利進入上升通道,居民收入也才會有好的預期,消費也才能真正回暖。而在當前消費增速創近10年來最低的背景下,物價水平顯然不大可能高企。
人民幣升值呈現加速趨勢將使進口產品價格下降
還有一個不能忽視的因素是人民幣升值的影響。近期,人民幣升值有明顯的加速趨勢。繼10月16日銀行間詢價市場美元兌人民幣即期匯率跌破6.10重要價位后,18日央行公布的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也突破6.14關口,雙雙創匯改以來新高。這一方面會壓低大宗商品進口價格,使得以往在國內通脹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輸入性通脹”失去籌碼;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通過增加進口來保證國內緊俏商品的供應,從而平抑部分緊俏商品價格。
周末剛剛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研究了進一步穩增長促改革和穩定社會預期,督促“政策落地”,要求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及鼓勵就業創業,而并無著墨于“穩物價”。這說明,高層對未來幾個月物價走勢的判斷是清晰的和“心中有底”的。
綜上所述,四季度物價會出現小幅上漲,但不太可能出現大的波動,總體仍將會保持平穩走勢。(肖京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