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9月24日電 由中國新聞社主辦的“大勢•大事•大市——中國經濟形勢分析會9月24日在北京舉行。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高培勇在會上指出,中國地方政府債風險主要的不是規模上,而是在機制上,是地方政府的量入為出和償債意識不足。只有健全地方財政體系,才能真正化解地方債務風險。
高培勇表示,當前中國地方政府債務風險,主要的不是規模上,現在往往一談到地方債,總要關注中國地方政府有多少債務,有的說20萬億,也有的說30萬億,還有的說更高。但地方債最大的風險不在規模,而在機制。
高培勇指出,即使中國的地方政府債務規模已經很大,但只要看一看中國政府現在的財政實力,特別是可以變賣的資產規模,甚至可以考慮到中國政府在借債問題上的信用程度,就能夠應付當前的債務風險。
“但是問題在于,地方政府要想方設法借債,更大的問題是幾乎所有的地方政府借債的時候都沒有或者很少考慮如何償還。” 高培勇表示,如果一個人借債永遠不想還,或者永遠不想好好還的時候,這樣的人的借債就是最大的風險,這是機制方面的問題,也是最根本的問題。
高培勇表示,之所以中國的地方政府是這樣一種債務人,與中國的財政體制有直接的關系。現在的財政體制表面上叫分稅制,但實際上沒有徹底地實行分稅制。在中央政府眼里,地方政府都是需要管住的孩子,不具有獨立的健全的自我理財的人格,讓你干什么事就給你多少錢,這樣的地方財政被叫做“打醬油財政”。
高培勇指出,真正意義上的分稅制是財權與事權的分離,當一個人沒有獨立的理財能力就難對他所辦的事、花的錢負起責任,因此要真正解決中國地方政府的債務風險問題,關鍵是改變中央對地方的“管孩子”思維和“打醬油財政”,建議將聚焦點放在地方財政體系健全上。要讓地方政府有一個健全的處理自己收入與支出的資格和條件,做到所謂的財力事權相匹配。只有把這種事情處理好了,把這樣的基礎打造好了,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才能真正可能化解。(完)